第4部分(第1/4 页)
葬身火海!
钱氏毕生热中修明史,在崇祯年间,他撰写的明史稿,以及大量珍贵资料,存放在“太液池”边的“蕉园”,结果被李自成退出北京时所放的一把大火焚毁了,当时就令钱氏痛心疾首!这次,存放在“绛云楼”的明史稿再次被焚毁,令钱氏几乎痛不欲生!他怀着满腔悲愤,写下了一首题为《蕉园》的诗:
蕉园焚稿总凋零,
况复中州野食亭。
东观西清何处所,
不知汗简为谁青?
不知朋友们是否注意到,所谓“蕉园”,代表的是绿色;所谓“绛云”,代表的是红色。红色与绿色都被大火焚毁了,代表着明史被毁。联想到《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贾宝玉顽强地坚持使用“红香绿玉”,而元妃却果决地改为“怡红快绿”,难道不发人深省么?
“红香绿玉”代表的是明史,去掉了“香玉”,就是在修明史时,没有了“香玉”曾经参与的“蕉园”和“绛云楼”的明史。所谓“香玉”,就是柳如是的代称,《红楼梦》中隐约指出,林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而林小姐,恰恰是以柳如是为原型创作的人物。
柳如是逝世于康熙三年,就在她逝世前后,在杭州的西溪,出现了一个女子文学团体,取名为“蕉园诗社”。该诗社的发起人是著名的女诗人林以宁,参加人都是林以宁的表姐妹和妯娌、姑嫂,这些人都是杭州明末“四大家族”的女眷,具有强烈的明朝“遗民”思想。这个诗社为什么要以“蕉园”命名?毫无疑问,是受了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影响。诗社的宗旨,一定是悲悼明末清初的这段惨痛历史。
笔者曾经考证,《红楼梦》书中大观园的“海棠社”和“桃花社”,就是作者根据这个“蕉园诗社”的原型创作的。现在仔细看来,《红楼梦》中好多姐妹的诗,都留有柳如是诗的明显痕迹。譬如,林黛玉咏柳絮的“唐多令”,就明显带着柳如是的《渔家傲 扬花》的痕迹:
百尺章台缭乱吹,
重重帘幕弄春晖。
怜他漂泊奈他飞。
淡日滚残花影下,
软风吹送玉楼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4。 芙蓉诔?芙蓉峡!
就是这个林以宁,不仅工诗词,善绘画,还精通戏曲传奇的创作。她曾经写过一个《芙蓉峡》的传奇剧本,内容今天已经失传了,只留下一个剧名。《芙蓉峡》剧本最大的可能是描写什么、歌颂什么呢?还需要在林以宁身上找线索。
我们知道,林以宁是前“蕉园五子”的成员之一,是后“蕉园七子”的发起人和社长。“蕉园诗社”的取名,绝对同她的意志有关!她之所以把诗社命名“蕉园”,来历就在钱柳哀叹“蕉园”、“绛云”被焚毁的诗篇。
林以宁一生出版过两部诗集,一部名为《凤潇楼集》,是用她在诗社所使用的“室名”命名的。另一部诗集名为《墨庄诗抄》,考定其来源就颇费周折了。原来,柳如是在世时,有个工诗善画的才子叫“苏墨庄”。他写的“新柳诗”,颇为钱翁称赞;他为柳如是画的肖像,柳如是十分欣赏。由此推测,林以宁应该是看了“墨庄”的画,读了“墨庄”的诗,怀着对柳如是的满腔感情,才用“墨庄”二字为自己的诗集命名的。
红楼梦?红楼梦!(3)
柳如是生前,绝对是“诗魂”、“花王”,不论是前期“木石前盟”,还是后期“金玉良缘”,陈子龙和钱谦益的诗中,都用“芙蓉”来形容她,称赞她。所以,林以宁的《芙蓉峡》,最大的可能就是以侠女柳如是为原型,创作的传奇剧本。柳如是的一生,确实可以称为风尘侠女,她曾经为反清复明,捐献出自己一生积攒的“百宝箱”;她曾经为犒劳张名振的水师,亲自到军中慰劳“娘子军”。
柳如是的最终下场很悲惨,情人陈子龙为抗清,壮年牺牲;丈夫钱谦益晚年,为反清复明搞得穷困潦倒。丈夫死后,家中马上发生了“家难”,为了保护子女,为了追随情人和丈夫,柳如是毅然自缢在钱家的正堂“荣木堂”中!时年仅四十七岁。
谈到柳如是惨死,令人不得不联想到《红楼梦》中的“芙蓉诔”。红学界公认,此诔明诔晴雯,暗诔黛玉;其实,作者真正诔的,还是“芙蓉峡女”柳如是!
“芙蓉诔”中说:“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这些比方,正是柳如是逝世后诗人吊唁她时的评价。
“花原自怯,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