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有的人一遇到事情,一遇到难题,往往不是考虑怎么应对困难和危机,而是先开始抱怨:‘我凭什么呀?我图什么呀?我招谁惹谁了呀?’这三句话,代表了通常人的心理:出了问题全是别人的。”
他进一步指出:
“遇到问题,我们习惯于推给别人了事,就是不愿意努力去改变现状。
我们的工作看上去困难如山,看上去危难会将我们吞没。原来,不是我们的困难如山,而是我们的心智有残疾!”
实际上,面对所谓使你烦恼的事情,只要你端正态度去做,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 想看书来
不找借口,“最难解决”的问题能解决(3)
许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特点:只要觉得事情值得去做,就决不带任何厌烦情绪去做,甚至把别人都觉得难、很厌弃做的事情,作为自己最好的机会!
林文贵出生在台南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年少时的他,轻狂叛逆,高中没毕业就跑去混社会。他当过搬运工、水泥工、货车司机,后来又和朋友合伙做过生意,但每次都超不过半年。
终于有一天,他意识到再这样混下去不行,于是就进了一家公司当起了销售员,卖韩国现代汽车。
当时现代汽车在台湾的销售情况简直糟糕透了:销售量倒数第一、顾客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二。
不仅如此,公司的销售点都在穷乡僻壤,他所在的营业处在台南县的一个镇里,居民不到6万人,而营业处的150多名业务员因为看不到希望,绝大多数都跳槽了,只剩下包括林文贵在内的20来人。
要想把这样一个弱势品牌销售出去,简直太不容易了。第一年,林文贵业绩差得连年终奖都没有拿到。
一般人看到公司恶劣的情况往往会给自己找个借口:
“这样的单位,这样的牌子,没什么发展,也用不着努力工作了。”
他也想放弃,甚至一想起客户拒绝自己的表情,他就发誓:
“我明天再要讲那些连我自己都讨厌的话,我就不是人!”
但冷静之后,他悟出一个道理:
“好卖的车,谁都会卖。别人不想卖的车,没人和我抢客户,我反而有更多的机会。”
所谓“心态一改,状态全变”。他彻底打消了放弃的念头,而且,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即使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最难对付的客户,他也不会灰心丧气。
这一来,乐观和能力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许多人纷纷帮助他,甚至一位半身不遂的客户,都在极力帮他介绍别的客户。
2005年,林文贵创下了台湾有史以来年度最高汽车销售纪录——205辆,而他那一年的收入也因此高达560万元新台币。
2007年,林文贵获得第一届《商业周刊》“超级业务员大奖”金奖,评委给他写下了这一评语:
“他就像生长在悬崖上的兰花,没有土,没有水,悬崖上的风很大,自己却从细缝中活出精彩。”
他信奉这样的理念:“运随心转”、“翻转一面是天堂”。面对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在失败者面前,它是“绊脚石”;
在成功者面前,它是“垫脚石”。
面对人人都厌烦的问题,假如我们都能像林文贵那样,换个心态去面对,去解决,当初阻止你前进的“绊脚石”,恰恰会变为帮助你成功的“垫脚石”!
3.把困难和问题当成最好的机会
要彻底消灭畏难的借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充分认识到困难与问题的积极作用,把困难与问题当成发展的最好契机。
伊利集团总裁潘刚,在刚毕业进入伊利集团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当时,单位有个新开发的地方——金川。这个地方很荒凉,交通不便,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许多人都不愿意去。但是,潘刚迎难而上,主动去那里工作。他借了一辆自行车,每天奔波在路上,在艰苦的条件下打下了成功的第一个烙印。
后来,集团收购了一个更偏远的倒闭工厂,条件更艰苦。潘刚又带着几个大学生,去那里将艰难的工作任务承担起来。
在工作中,他一直保持这种“哪里困难,我就出现在哪里”的精神,这一来,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更是赢得了公司和领导的高度信任。
后来,30多岁的他,升任为伊利集团的“掌舵人”。选择潘刚担任这一重要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