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页)
经知道了,相信不久之后上面的人就会知道这一切。他唯一帮得上的就是放秦泰离开老家,并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秦泰。只要上级不处分他,他还是这里的知县的话,秦泰不用担心家里人,他会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下面就是沈月如为秦泰尽力收集到的资料,还有最新的高层动向。
通过沈月如的解释,秦泰终于知道了自己手上这袋行军袋里的军粮的真相。这种米叫“如米”,看上去和大米差不多,其实不能算是米。这种“如米”沈月如见过,也对它有所了解,外人不知道真相,他却很清楚。这种米看上去是上等的白米,几乎连黑色的小石子都看不见,要是在外面卖的话,绝对是一等大米。可是要是这么做的话,不但粮店绝对会开不下去,而且马上会被愤怒的老百姓活活打死。因为这种“如米”其实连最低级的米糠都不如,不,应该说不能说是粮食。因为它不能吃,真把它当做粮食吃的话,不但煮不熟而且吃了绝对会死人的。所谓的“如米”是由三成的石灰,六成的白石子,外加一成的江米组成的。什么叫“江米”,其实就是浸过水的大米,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大米看上去颗颗饱满。每一次新米进仓之后,管粮仓的士兵,就会用这一批中的极少数新米做成“江米”。做这种米说来也不简单,干不好的话大米就会烂。先是整包大米浸入水中半小时,然后提起来,在空地上暴晒。当大米快要干的时候,在往上面洒水,连续七八次之后,“江米”就成了。之所以要这么做,第一是为了看上去饱满,以次充好。第二就是加分量,这种米比一般的新米重一两倍,比陈米要重近三倍。用“江米”代替新米入库,已经是很大罪了,可是他们还觉得不够。在大米中加石灰,时不时地加水加重,是一种老手法了。在大米中加白色的小石子,是这近百年来才有的方法。但是像秦泰手里这种“如米”,已经是最后的结果了,不能再做手脚了的,当然也不能食用了的。要是吃了这种“如米”的话,就算吃得下去,也会马上撑死。
沈月如曾经为了卧底在一个贪官身边,当过一段时间的粮官,知道了这些作假的手段。但是他没有见到这么差的“如米”,也想象不到这种米怎么会成为军粮。就是因为这种军粮,才唤醒沈月如最后的一点良知,才决定了沈月如帮秦泰。沈月如告诉秦泰,当初他在粮官任职的时候,最多也不过一半“江米”一半新米,也有“如米”的存在。但是“如米”最多也不过是四成白石子,一两成的石灰,还有四五成的真米。只要懂其中的道理,略加处理之后还是可以食用的。就算是“江米”,也只要多次蒸煮,虽然味道差点,也还是可以下肚的。但是秦泰手里的这种“如米”绝对不能吃,吃了就会绝对死人。军队给士兵发的米要是都是这样的话,士兵造反就不远了。要是有一半这种情况的话,也会引起军队的哗变。一旦安置南方老百姓的大米也是这种大米的话,还不如不安置。一旦大家知道朝廷发这种吃了会死人的大米给大家的话,不等于直接逼大家死吗?为了活命大家一定会造反,到时候地方士兵不但不会帮着朝廷镇压,而且会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之中。读书人造反是一句空话,绝对不会成功。老百姓造反,只要没有人幕后策划,也不会长久。但是一旦有懂军事的人加入的话,性质就变了。这些人不但会使起义的骨干,而且会快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军事人才,到时候朝廷想对付的话也要花大力气。要是民心站在造反者一边的话,改朝换代不是没有可能性。所以秦泰要去江南,要去平息这件案子,不但要给大家一个交代,更是要给朝廷解决一场危机。沈月如就算再很当官的,再对朝廷有意见,也不希望改朝换代,老百姓再受战乱之苦。所以于公于私沈月如都要尽力帮助秦泰,尽一点大明臣子的义务。
第十二回 再遇奇案十二
沈月如还提醒秦泰,里面的水很深。主管户部的是内阁首辅徐阶的人,户部是徐阶的后花园。户部是管理粮仓的直接上级,所以粮仓有“如米”的事情徐阶绝对知道。江南五省的粮道,本来是严嵩的手下,后来因为东南战事,渐渐被裕王的人代替。裕王就是现在的皇帝,他的人也就是现任内阁次辅高拱的人,也就是说高拱一定也知道其中的奥秘。但是他不但没有揭发,而且派了他的得意弟子谭纶来处理战后善后问题,可见他们一定有所计划。一旦“如米”的事情被人知道,就会引起大问题,到时候就很微妙了。徐阶会利用这个打击高拱和谭纶,毕竟谭纶是高拱的得意弟子,更是这次善后的总负责人。高拱也会利用这件事情揭发徐阶的短处,借机会说出粮仓内的“猫腻”。不管是徐阶告高拱、谭纶,还是高拱算计徐阶,或者是隆庆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