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页)
。
当然,这并不表示李玉民完全确定。
当时,棉兰老岛上还有十多个日军据点,达沃港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之中,有很多日军侦察兵在海上活动。说不定,就有日军侦察兵发现了在岛屿东面巡逻的帝国战舰。如此一来,联合舰队肯定会收到相关的消息。
也就是说。高野很有可能判断出了主力战斗群的巡逻海域。
这样一来,日本联合舰队有可能南下,绕到主力舰队的南面,然后趁主力舰队向北航行的时候占领有利位置,等待主力舰队南下时,一头撞上联合舰队的炮口,从而使联合舰队掌握战斗地主动权!
另外,日本联合舰队也有可能呆在战场外的某个地方,等待主力战斗群离开最初的巡逻海域,然后切入战场。占领北面的有利位置,等待主力战斗群向北航行时,用突然袭击打垮主力战斗群。同时,联合舰队的巡洋舰与驱逐舰还能趁此机会杀入达沃湾,“屠宰”停靠在迪戈斯海滩上的运输船与登陆舰。干掉正在支援陆战队的巡洋舰!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李玉民才在过去的二十多个小时内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按照后来李玉民在战役调查委员会面前做的陈述,当时主力战斗群有两大主要任务,一是歼灭联合舰队。二是确保陆战队顺利攻占达沃港。因此,他才选择让舰队在圣阿古斯丁角南面巡逻。并且没有急着转移主要巡逻海域。
表面上看,这两点理由非常充分。
实际上,李玉民犯了一个作为舰队司令官绝不应该犯的错误。即颠倒主次,不分轻重!
说白了,这次战役行动完全是围绕着全歼日本联合舰队来制订,并且展开行动地。攻打达沃港是货真价实的“佯攻”。再放长远一点,只要全歼了日本联合舰队,什么时候都能打下达沃。到时候,甚至不需要出动主力舰队为陆战队提供炮火支援,一支地方小舰队就足够了。
当然,关于李玉民有没有做错。以及责任到底在不在他的身上。这都是后事。
等到第九天,也就是天亮之后。李玉民终于“坐不主”了。
此时,日本联合舰队有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机会绕到战场地任何一个方向上去,并且寻找突袭的机会!
为了确保东面的安全,李玉民留下了两艘装有电眼乙型雷达的轻巡洋舰。从圣阿古斯丁角到米昂阿斯岛只有大概一百公里,也就是五十四海里地距离。只要两艘巡洋舰都在该海域的中心海域活动,即便有一艘巡洋舰地雷达出了故障(电眼乙型雷达确实经常出故障),也能确保用一部雷达监视整片海域。
同时,主力舰编队的巡逻区域转移到米昂阿斯岛与卡尔卡拉隆群岛北端的阿里亚加岛之间。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防范日本联合舰队从南面杀出,还能对西面,即卡尔卡拉隆群岛与萨兰加尼群岛之间地海域形成防御态势。
至少,当时李玉民已经考虑到了来自西面的威胁。
也就是说,如果日本联合舰队走苏里高海峡与保和海这条航线,并且从巴西兰海峡进入莫罗湾,绕过棉兰老岛,此时也应该到达主力战斗群附近的某处海域了。
当然,李玉民重点考虑的还是来自南面的威胁。
如果高野想与主力战斗群决战,并且抢占最有利的开火位置,联合舰队完全有可能从南面的塔劳群岛绕过来,然后沿着卡尔卡拉隆群岛北上,在阿里亚加岛附近转向东北,斜着插进来。这时,即便主力战斗群也顺势改变航向,尽量与联合舰队保持平行战位,也无法获得有利位置,更难以阻止联合舰队在不利情况下撤出战斗。
按照李玉民的观点,这绝对是一条攻守兼备的进入航线。
问题是,高野与李玉民根本不是一个类型地舰队指挥官。说白了,高野不是“保守派”海军将领,不然也不会策划偷袭北洋舰队地作战行动,更不会妄图用弱小的日本海军战胜强大地帝国海军。换个位置,如果李玉民是联合舰队司令官,他会主动挑衅,会通过偷袭的方式来引发战争,并且希望利用一系列的作战行动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吗?
实际上,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要想成为百战百胜的海军将领,就必须熟悉敌人,甚至得熟悉敌人的思考方法。这正是“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如果连敌人司令官的思路都不清楚,还怎么判断敌人的行动呢?
在这一点上,李玉民明显不合格。
或者说,以他的能力,也不可能准确判断出高野的意图。
这时候,李玉民根据“以己度人”的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