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页)
排在第三位的“雾岛”号因为被“比睿”号挡住了射界,所以直到前两艘战舰打出第三轮齐射的时候,才加入了炮战。
只是,对三艘日本战列舰来说,都缺乏最重要的夜战设备:雷达。
如果在白天,即便没有雷达,十多公里的交战距离并无太大的影响。可是在夜间,有没有雷达足以决定炮战的胜负。
这一点,从四艘大明帝国海军主力舰的表现上就能看出来。
在六轮炮击中,三艘有雷达引导的主力舰都取得了战果,只有雷达没有修复的“仁宗”号在白白浪费炮弹,其打出的三轮齐射全都脱离了目标。
相对而言,此时三艘日本战列舰的情况更糟糕。
当“比睿”号被“果敢”号的第二轮齐射打着火之后,大明帝国海军的四艘主力舰不但能够用雷达瞄准,还能用光学测距仪准确测量方位角,提高命中率。相反,三艘日本战列舰只能利用“果敢”号舰艏四门主炮发出的炮口闪光来大概测量距离与方位。
因为炮战中,战舰一直在移动,每次开火的位置都不一样,如果遭到对手还击,战舰还会随机调整速度与航向,避免走固定航线,被敌人抓住还击的机会。所以在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名炮战指挥官会让炮手瞄准敌人发出的炮口闪光。绝大部分情况下,这类炮击的作用几乎等于零。
只是此时此刻,三艘日本战列舰上的炮手没有别的选择。
前四轮炮击,三艘战列舰一共打出了八十八枚十四英寸穿甲弹,结果无一命中,甚至无一近失。
对于训练了好几年,素质优秀的日本海军炮手来说,这几乎是无法接受的结果。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参与的两场大规模海战中,其炮击命中率一直是协约国集团中最高的。“与论岛海战”中,日本主力舰的炮击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一十四,“爪哇海战”中,日本主力舰的炮击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一十八。当时,连精通海战,被誉为仅次于大明帝国的传统海上强国,英国的海军将领都不得不感叹日本海军的炮战技术,并且在战后派遣军官到日本海军“取经”。
当然,舰队炮战中,谁也不能,也不敢忽略运气的作用。
在第五轮齐射时,最后投入战斗的“雾岛”号战列舰终于抓住了运气之神的“翅膀”。
从“雾岛”号“哎”炮塔打出的一枚十四英寸穿甲弹,不偏不斜的正好砸中了“果敢”号乙炮塔的炮座!
与前身同为战列巡洋舰的“金刚”级一样,“果敢”号战列巡洋舰的装甲非常薄弱。
其炮塔基座的装甲厚度仅仅只有二百八十毫米(约和十一英寸)。虽然,这比“金刚”级的十英寸稍微厚了一点,但是仍然不足以挡住从一万七千米外打来的十四英寸穿甲弹。更要命的是,穿甲弹的命中位置正好在基座与炮塔的结合处!
与“果敢”号同时代建造的战列舰,比如美国海军的“田纳西”级的炮座装甲厚达三百三十毫米(约和十三英寸),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的炮座装甲厚度也达到了三百零五毫米(约和十二英寸)。而后条约时代的战列舰,比如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炮座装甲厚度超过了四百毫米(约和十六英寸)。
千万别小看这几英寸的差距,能不能挡住穿甲弹,往往就是由这几英寸的装甲决定的。
按照“全有全无”的新防护观念,如果装甲厚度不足以挡住敌人主力舰主炮发射的穿甲弹,还不如不要装甲!
毫无疑问,运气之神确实帮了日本海军。
另外,运气之神还同时“阴”了“果敢”号。
在遭到炮击的时候,“果敢”号正在准备第七轮齐射。因为“比睿”号已经被彻底打瘫了,所以“果敢”号的枪炮长决定转移目标,打击三号目标舰,也就是“雾岛”号。这样,还能使之前一直无法投入战斗的丙炮塔发挥作用。结果,“果敢”号第七轮齐射的准备时间比之前的齐射长得多。
在被炮弹击中的时候,乙炮塔内,二门主炮都已经装好了穿甲弹,炮手正在用扬弹机将发射药提上来,准备完成二号炮的装填作业。穿透了炮座的穿甲弹正好砸中了扬弹机,并且在这里发生了爆炸。结果可想而知,穿甲弹仅仅数公斤的装药最多炸死炮塔内的官兵,摧毁炮塔内的机械设备。可是,数十公斤爆炸威力同样猛烈的发射药被引爆后,足以将整座炮塔炸开花!
白佑彬看到的,正是“果敢”号乙炮塔内发射药被引爆后产生的火光。
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