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皆是曹操的心腹嫡系,其中许多人气质深沉高亢,一眼望去便知绝非泛泛之辈。其中,亦是包括屯骑校尉,长公子曹昂。
在静默良久之后,只见曹操轻咳一声,淡然道:“诸位,今日府中庭议,皆乃为国为君,言者无罪,闻者足诫,诸公有话但讲无妨。”
“回明公”说话之人,三缕飘絮,面白似锦,声调平板古则,但话语却是掷地有声,乃是被曹操引之为‘吾之子房’的中书令荀彧。“明公扶持汉帝,匡扶朝政,乃汉朝肱骨之臣。如今袁术篡逆,天下诸侯尽皆观望许都动态,若明公放纵逆贼,只怕数载之后,则效仿者多矣。”
“效仿者多矣。。。”曹操轻轻的抚摸着额下长须,缓缓点头道:“文若之言甚善。只是袁术非等闲可动,孤原意本待北定之后,方才收复江淮。不想人算不如天算,袁术竟行此忤逆犯上之事。实非在孤料预料之内。”
众人闻言也是尽皆点头,但却缄口不言,此番之事却属突然,许都四面受敌之处,军马一旦南调,若短期内不能破敌,后面之势便岌岌可危。且袁术实力极大,绝非一朝一夕可破。但若不伐,则如荀彧所言,数载之后,四方诸侯尽皆效仿,汉家天子威望扫地,四方不尊,这对曹操的政治战略极为不利。“父亲,孩儿倒有一策。”众人闻言不由望去,待看清说话之人时,不由微愣,原来竟是长公子曹昂。
曹昂接着众人的眼神,心中不由的有些发虚,只是按道理现在也应该有人为曹操献上“连纵”之策了,但不知为何却是半晌没有人出言。
荀彧政治眼光独到,对军事之法可能稍有不及,一时间未曾想到也可理解。贾诩新归曹操,明哲保身,锋芒内敛,虽有妙法但不出来献策也不稀奇,至于曹操本人,如今天下众人都看着他这位汉朝股肱的一举一动,他的一个决策都有可能一发而动全身,轻则损兵折将,重则颠覆势倾。只怕是。。。。可是,还应有一人才对啊,曹操的那位谋主呢?那位鬼才现在何处?为何现在还不出班献策?曹昂虽然心中奇怪,但看着曹操一脸的凝重之色,心道:也罢!他不献我献,谁让咱是当儿子的呢。
曹操闻曹昂答话,随即转首道:“子修,有何想法但说无妨,勿需过于拘礼。”曹昂随即轻言道:“如今以我军一己之力,若要正面硬撼袁术,着实有些得不偿失,如今豫州牧刘备依附我军,可使其为先锋,一则可在对战袁术时引为臂助,二则也可消耗刘备实力,以免其羽翼过于丰满。江南孙策,徐州吕布皆与袁术有间隙,不如下诏征其为天子出力,一同合军南征。”
曹操和荀彧闻言,两人的眼神顿时皆是一亮,而角落里的贾诩似乎早有预料,只是抬头淡淡的看了曹昂一眼,便又继续闭目低首。那边的夏侯惇则是摸着下巴道:“子修,吕布,孙策虽与袁术有隙,但事关重大,恐怕二人未必会轻易答应我军的请求。”
曹昂只知道书上说曹操汇集三将伐袁,但其中的具体事宜操作却非他所能知晓,正踌躇间,便见荀彧淡淡开口为曹昂解了围,“这点元让将军大可放心,吕布孙策分别占据徐州,江南,却无有名份。如今只需应承二人,借讨逆之功,策封吕布为徐州牧,孙策为会稽太守。必可成功!”
曹昂闻言心中不由大点其头,果然是王佐之才!深通治政与外交之道。吕布和孙策统领一方,一日不得诏书以正名分,统领军马便掣肘一朝。除非如袁术一般自立为帝,否则没有名分和爵位,在这个时代终是难以御驾一方兵将。
只见曹操终于露出了笑容:“好!果然妙策,就依文若之言。”荀彧微微的轻轻摇了摇头,转头冲着曹昂笑了笑道:“此策非荀彧之功,当全赖大公子提点。”曹昂闻言急忙冲着荀彧轻回一礼。
曹操虽没出口称赞,但还是转头赞赏的看了看曹昂,接着道:“文若,你明日即刻请奏陛下,拟诏命议郎王浦前往江东,任孙策为骑都尉,兼任会稽太守,袭替其父为乌程侯。起兵讨伐袁术,并授意孙策。。。。就说此战他若能代汉立下大功,孤这里还有讨逆将军之职,吴侯之爵未有人选。至于吕布,先暂时许其徐州牧之职。”
话音方落,只听厅外突然传来一阵尴尬的笑声:“郭嘉来晚了,还请明公恕罪,如若难恕,当罚酒三杯。。。不是,是罚廷杖三十,廷杖三十。”曹操闻言猛然抬首,面上先是一喜,随即一闪即逝,故作微怒道:“郭祭酒好大的架子,日上三竿方才前来,看来以后的府议,得让孤亲自去府上拜会相请了吧?”
曹昂转头望去,只见门口来人不足三旬的形貌,淡青色的长衫,瘦削惨白的脸上无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