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帮工(第1/2 页)
妯娌两人下地去送早饭,刘燕平才明白姜业芳小姐弟俩一大早没到姜家,而是直接去了昨天收割过的田里,麦穗都拾了一大堆了。
小兄妹仨人干劲十足,都说已经吃过了,要继续留下来拾麦穗。
姜业新也不同意回去,最后被姜老爹赶到拾麦穗的队伍里去了。
中午饭菜与昨天相比还是稍微多点份量。
刘燕平今天做的是五花肉炖豆皮,豆皮卷起来打成节,放入爆炒过的肉锅里,让郭霞改小火慢慢炖。
她把瘦肉切成丝,配豆子,洋葱、芹菜,还有泡好的干货木耳、香菇。炒了一大汤盆连汤肉丝。
中午的菜,三汤盆、三海碗。
结果还是和昨天一样被吃的干干净净。
家里预留下的还有些肉,晚饭时,刘燕平做了肉丁炸酱做面条的浇头。
劳累一天的姜家人除了姜老爹之外,都吃了个肚圆。
吃完晚饭,姜老爹继续带着二儿子去拉麦子到晒场,其他的回家休整。
张老娘要跟着老伴一起去,姜老爹不许;“明天还要割麦呢,再说堆场,有我和老二就够了,你去了也帮不上忙。”
“帮不上忙?”刘燕平听到姜老爹这句话,猛然间打了个激灵。
哎呦,自己不会收麦子,在收割进度上帮不上忙,但她可以去找能帮上忙的呀!
刘燕平有些懊恼,她光想着让姜老爹避开摔伤出事的那天,怎么没有早早的想到这个釜底抽薪的好主意。
午收时节家家都忙着抢收,也会有家里劳动力多土地少的人家呀。
想到这里,刘燕平有点兴奋,恨不得立刻就去找人。
理智告诉她这事仔细琢磨。即要人家答应来帮工,还要姜老爹不能拒绝才行。
她告诫自己不要急,等晚上把家务活收拾好了,再仔细琢磨一下这事,要想到一个十全的好法子才行。
她刷洗好锅碗,接着来要去合面揉面,这面要经过一夜的发酵,留作明早正好做花卷用。
全部都收拾好之后,又烧了一锅开水给姜老爹留着。刘燕平这才回屋。
到东屋见张老娘领着姜业辉已经睡了,她轻手轻脚的上了床。
“你也快睡吧。”只听张老娘睡意朦胧的说道。
“哎。”刘燕平轻声应了一下。
随着屋顶吊扇呼哧呼哧的转动,睡在床上的刘燕平把村子里所有的人家都排了个遍。
好在她对全村各家的情况都大致了解,一家一家的排查完,她觉得村里有两户人家都符合帮工条件。
一家是村南头的姜保顺家,是姜老爹刚出五服的弟弟,夫妻俩都四十多岁,家中有五个儿子。
最大的二十二,最小的十四。
大儿子两年前刚结婚,去年又添了一个幼孙。一家祖孙三代共有九口人,土地多。
好在家中除了吃奶的娃娃,其他八个都能算得上是劳动力。
另一家是村东头的姜业亮家。是姜保昌侄孙辈,和姜业辉算起来是五服外的兄弟。
夫妻俩四十岁左右,两子一女,大的两个是儿子,小的是闺女。家里五口人土地少,都能做农活。
刘燕平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明天去姜保顺家做说客。姜保顺家男劳动力比例大,出来帮工的可能性也大些。
第二天,刘燕平送过早饭回来,就进屋拿包要出门。
临行前她交代郭霞,“我去一下镇上,家里的家禽牲口都交给你了。我要回来迟了,你先做米饭。我会在做午饭前赶回来的”。
“大嫂,那你快去吧。家里交给我的了。”
刘燕平带着两个提篮,骑着自行车先来到的是镇上的商店。
花了五十二元钱,买了四瓶高粱酒和两包红糖两包白糖。
又在街口的摊位上二十元钱买了一百个皮蛋。午收期间物价要比平时高一点,也算正常,刘燕平也没有和摊主计较。
采购完毕,刘燕平骑车直奔姜家村南头的姜保顺家。
“四叔,四婶在家吗?”刘燕平在大门口喊。
姜常保在他们从兄弟中排行老四。刘燕平也就随他排行喊。
姜保顺这个时候当然不会在家,刘燕平就是让屋里的人听见来人是到他家的。
“谁呀,进来坐。”一位妇女从厨房出来搭腔。
刘燕平看到四婶孙素琴在这个时候还在家里,都没有下地做活,心中对请帮工的把握更大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