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反馈预约(第1/4 页)
林宇独自坐在那间充满书香气息的书房里,窗外的阳光透过淡薄的窗帘,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落在他那张堆满了稿纸和书籍的书桌之上。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而这忧虑的源头正是他身旁那台在创作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电脑——AI 创作工具。
新故事在 AI 的辅助下,已经如同一个即将呱呱坠地的婴儿,雏形渐现,只待最后的完善与问世。然而,林宇的思绪却早已飘远,开始预想读者们看到这部作品后的种种反应。他深知,这次的创作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藩篱,AI 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参与到了创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最初的构思到情节的细化,甚至是部分语句的生成,都有着 AI 的痕迹。
他微微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思想开放、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读者们的模样。他们或许是一群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总是热衷于探索文学领域的新边界。当他们翻开这本有着独特创作背景的书籍时,眼中会闪烁出兴奋的光芒。他们会惊叹于那些别具一格的情节转折,像是在阅读一场奇妙的冒险,主角的命运在 AI 所提供的独特视角下,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主人公本陷入了绝境,似乎已经无路可走,但突然出现的一个神秘人物,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方式帮助主人公化解了危机。这个神秘人物的出现并非凭空想象,而是 AI 根据大量的文学素材和逻辑推理,为林宇提供的一个新颖的创意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这些读者会在阅读后,迫不及待地与身边的朋友分享,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热烈地讨论,用充满激情的文字写下对作品的喜爱:“这部作品简直是文学与科技的完美结合!那些独特的人物形象仿佛从一个全新的世界走来,他们的性格复杂而又迷人,这一定是 AI 带来的奇妙灵感。我从未读过如此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它让我看到了文学的无限可能!”
然而,林宇的眉头又微微皱起,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另一类读者的面容。这些读者大多是传统文学的忠实拥趸,他们对文学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执着的坚守,在他们眼中,文学创作是一种神圣而纯粹的精神表达,容不得半点“杂质”。当他们得知这部作品是借助 AI 完成时,脸上可能会露出失望甚至是愤怒的神情。他们会拿起放大镜,仔细审视着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段落,试图找出 AI 留下的“破绽”。他们会认为那些由 AI 生成的华丽辞藻,虽然看起来精美,但却缺乏创作者灵魂深处的温度,就像是一件精美的复制品,缺少了原作的神韵。
在一场文学研讨会上,一位资深的传统文学评论家可能会言辞犀利地批评道:“这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文学作品!过度依赖 AI 让它失去了文学最本真的东西,那些所谓的新颖元素不过是机械的拼凑,完全无法触动读者的心灵深处。我们需要的是创作者用自己的人生阅历、用自己的血与泪书写出来的文字,而不是这种冰冷的机器产物。”
想到这些,林宇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站起身来,缓缓踱步到窗前,凝视着窗外那片宁静的花园。花园里,花朵争奇斗艳,绿草如茵,但他此时却无心欣赏这美景。他开始思考应对之策,如何才能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读者反应中找到平衡呢?
他回到书桌前,拿起一支笔,在一张空白的稿纸上写下了几个字:坦诚与坚持。他决定在作品的前言或者后记中,像与朋友倾诉一般,向读者们讲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经历。他会写道:“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选择尝试借助 AI 来拓展我的创作边界。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我曾在灵感枯竭的深夜,向 AI 寻求帮助。它为我提供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创意,比如故事中那个神秘的古老传说,就是 AI 根据大量的民间故事素材整理出来的雏形。但我始终坚守着创作者的本心,每一个角色的情感起伏,每一段情节的发展转折,都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后精心雕琢的结果。我用自己的情感为这部作品注入了灵魂,确保它不会因为 AI 的参与而失去其作为文学作品应有的价值和独特性。”
林宇知道,无论读者们最终的反馈如何,他都不能逃避,而是要勇敢地面对。他仿佛看到了读者们的意见像一把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作品的优缺点。他会将这些意见收集起来,如同珍藏珍贵的宝石一般,把它们作为继续完善作品的动力源泉。他会重新审视那些被读者质疑的情节,重新打磨那些被认为缺乏深度的人物形象,让作品在读者的监督和建议下,不断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