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3/4 页)
天只是铺垫,而真正掀起轩然大波的新闻,还是在二月三日于上海《大公报》和香港《大公报》同时刊发了一篇匿名文章,透露袁世凯决心放弃外蒙古,抽调所有经费和兵力专心应付广东战争。在文章上还附加了袁世凯与心腹的讲话:“区区蒙古不足道哉,我中华民国无须三十五省,若能掌握中原十八省足矣。”
又过了两天,天津《大公报》和北京《顺天日报》陆续转载了这篇文章。
截至二月五日时,全国尽知这句话,举国上下为之哗然。虽然没有人知道这篇文章是否属实,也无从考证大总统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可中央政府不断向南方调兵遣将,毫无北上平复叛乱、维护国家主权的意思,不得不让人做出猜疑。
对国人来说,法统政府不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一味心思进行内战,这已经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而如果报纸上刊登的文章里,大总统真的说了那番话,更加证明北洋政府是一个卖国丧权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怎能为中华民国带来希望?
第336章,韶关防线
新华门总统府,怀仁堂国政办公厅。袁世凯气势汹汹的从大堂外面走了进来,来到国政办公厅的公共办公室最前面,举着手中的一份《顺天日报》,阴冷的向公共办公厅的文员们质问了道:“谁他妈的造的谣?今天要是不说出一个人来,你们一个个别想好过!”
公共办公室的文员顿时傻了眼,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先前还在忙碌的工作,全部停止了下来,偌大的办公室鸦雀无声。
从后面追上来的杨士琦、陆建章、梁士诒和陈宦等人,连忙凑到袁世凯身边,劝着求着让袁世凯先消消火,好不容易把大总统拉出了公共办公室。众人簇拥着袁世凯回到大总统办公室,后来的张一麐则留在公共办公厅安抚那些文员。
回到大总统办公室,袁世凯恶狠狠的把报纸扔在了地上。他体形太胖,刚才从这里跑到公共办公室费了不少劲,此时正在气喘吁吁,同时脸上的怒色丝毫不减。
“这是造谣,这是污蔑,这是诽谤!外面的报纸都怎么回事,连这种无稽之谈的文章都刊登,咱们官方和地方政府都没人管一管吗?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袁世凯站在办公室的中央,一只手叉在腰上,另一只手握紧拳头愤怒的挥舞着。
“总统,上海那边有消息,有人说这篇文稿是……”杨士琦犹犹豫豫的说道。
“是什么,说!”袁世凯瞪着眼睛喝问道。
“有人说这篇文稿是唐绍仪写的。”杨士琦无可奈何的说道。
“唐绍仪!唐绍仪?他有这个胆子吗?”袁世凯眼珠子都要瞪出眼眶来了。
自从南北议和之后,唐绍仪就没有返回北方,这位外交家原本以为袁世凯是真心的要和平解决南北问题,最后却发现袁世凯一直有自己的小算盘,并没有放弃派兵南下的打算。这让他很失望,所以在议和结束之后,一直寓居在上海。
袁世凯虽然对唐绍仪的才华颇为欣赏,而且对方跟了自己那么多年,难免会有惋惜之意。可是唐绍仪心意已决,他也只好随他去了。现在听到杨士琦说出这样的话,顿时让他心头一震,这个时候他正在气头上,自然无法分辨真假。
旁边的陈宦上前一步,沉着的说道:“大总统先消消气,这篇稿子分明是广东那边在搞鬼,唐大人完全没有理由这么做。上个月月底时,广州都督府还搞了一场募款大会,假惺惺的要为北方筹款平定蒙古的叛乱。这分明是早有预谋的诡计。”
陆建章赶忙附和的说道:“陈部长说的对,一定是吴绍霆一手炮制的假消息,粤军十之八九是撑不住了,吴绍霆打算用外蒙古的事来转移视线,给咱们北方制造压力。若我猜得不错,姓吴的这小子肯定会趁机提出停战和议。”
袁世凯让自己冷静下来,最近天气了冷了,他动不动就容易暴躁,干燥的季节让自己很不如意。他认为陈宦和陆建章的话很对,自己不应该因为这件事感到忧心,相反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这意味着吴绍霆在广东已经撑不住了。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咱们对新闻的管制力度太薄弱了,什么文章都能上报,随便刷点手段就能点燃全国的舆论,这样很不好,非常不好。”袁世凯咬牙切齿的说道,虽然看上去依然很生气,不过说话的声音缓和了不少。
“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待完善,新闻事业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尊崇自由报道,这才让那些阴谋家趁机利用。等到国内稍微平定下来,大总统专门颁布一些新闻管制条例,好好规范一下国内的传播行业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