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2/4 页)
期的学员军官为骨干,组建了教导二团。教导二团分配在革命粤军第三师番号之下,暂时由师部直辖。这样一来第三师的编制与第一师相差无几,只缺一个炮兵团。
教导二团刚刚开赴韶关与第三师汇合,广州都督府就在同一天收到了三个消息。
一个好消息,两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王长龄和朱执信抵达重庆,成功说服熊克武为代表的九人团川军势力起兵讨袁。坏消息是湖南和江西双双告急,曹锟沉寂了两个月之久,终于在北京政府亲自勒令的压力之下,开始出兵进攻衡阳;李烈绝和林虎在江西节节败退,十月二日丢了南昌,讨袁军分别退往宜春和鹰潭。
熊克武起兵讨袁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因为王长龄和朱执信的谁说,早在孙中山、陈其美还在上海活动,粤桂战争还没正式打响之前,川军内部早就沸腾不已。川军士兵受革命思想影响浓厚,加上蜀地成都和重庆两地政权合并之后,川军北伐的欲望愈发强烈。庚戌革命时,川军已经出兵到湖北,只可惜没过多久南北议和,北伐军只好又返回四川。
王长龄和朱执信抵达重庆,主要是带来了粤桂战争的结果和杨希闵、刘震寰起兵的消息,这个消息就像是催化剂,让原本犹豫不决的熊克武,被迫选择起兵讨袁。熊克武早年跟黄兴、孙中山活动密切,所以从阵营和道义上都要支持二次革命。可是他内心深知现在讨袁的困难,一旦宣布响应革命,那是一条不归路。
不过最终在九人团内部和部下的呼声之下,熊克武只能硬着头皮行动,也算是保全了自己革命者的名声。
第293章,不败为上
湖南衡阳的战事还没有正式打响,曹锟的先头部队刚刚离开长沙。可是衡阳的情况不容乐观,大敌压境之下的恐慌和压力影响着不少人的情绪。焦达峰是一个热血赤诚的革命主义者,他不在乎个人利益和安危,明知北洋军其锋难当,可一定坚持要打这一仗。
九月初江西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李烈钧的革命军被李纯的部队死死缠在江边,正面让北洋军打得极其惨烈,侧面又让九江舰队轰炸的体无完肤。李烈钧好几次准备放弃作战,第一次是在九月中旬,碰巧那个时候两广形势大好,支撑着他坚持了下来;第二次是十月初,可这天有听闻四川熊克武通电宣布讨袁,大局形势似乎有所扭转,因此再次苦撑了下来。
李烈钧的主力部队在南昌一役元气大伤,不得不进行了壮士断腕似的突围撤退。好不容易撤到宜春,兵力几乎折损了一半,同时还跟东边的林虎失去了联系。
事实上林虎也不好过,虽然没有海军的炮击,可省内各界的势力俨然放弃了讨袁支持,后勤缺乏保障。他一路为了保存实力,几乎不敢与北洋军正面交锋,除了一开始在都昌打了一场硬仗之后,接下来的几场战火都是零星的摩擦战。
这三个消息让吴绍霆终于参悟了一件重要的情报,难怪湖南在粤桂战争结束之后都还没有动静,粤军虽然摆平了广西,可是湖南、江西和福建三省同样是一个新的包围圈。他一直没有把江西考虑周全,思维定式的认为李纯是未来的江西王,不会南下侵扰广东,毕竟安排进攻广东的任务是曹锟负责,没必要趟这个浑水。
“粤桂战争打的实在太好了。”
在都督府紧急召开的参谋会议上,吴绍霆苦笑着说道。
会场上的所有人听到这句话,不禁疑惑不已,粤桂战争能称得上“打的实在太好了”吗?战损报告两天前刚刚统计出来,第一师阵亡士兵一千零五十八人、各级军官二十九人,负伤官兵的人数合计起来几乎有三个营的编制,其中五百五十人伤重不能复员,只能遣散。哪怕一战下来得了梧州这个重镇,可成绩也算不上“实在太好了”!
吴绍霆没有去看参谋官们的脸色,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喃喃自语的说道:“这一仗打得太到位了,粤桂两败俱伤,而且让我们出尽了风头,北洋军岂能不把矛头指过来。这就是枪打出头鸟呀!”
大家听到这里,渐渐明白了吴都督的意思,原来吴都督先前说的是反话,所谓“打的实在太好了”是站在北洋军的角度上来说。
一个参谋官分析了一下未来的局势走向:“都督,目前看来北洋军是要双管齐下了。我们还不清楚衡阳和宜春到底能坚持到什么程度,但不管怎么说,北洋军既然下定了决心,衡量和宜春肯定守不住。曹锟在湖南的人马有五千人了,就算要顾虑四川方面,至少也能派出一个标的兵力进攻广东。李纯现在主要依靠着九江舰队,兵力虽不多,可保不齐他收编了江西军队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