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2/4 页)
难看出,这位少年不单单谨慎,而且有一副宠辱不惊的作派,自己正是凹曰况姗旬书晒芥伞
“大郎,这件事非同小可。小王自封于杭州为王之后,一直都是过着宫居闲散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计较至高权力的打算吴王缓缓的说道,显得颇为无奈。
秦允明没有急着接话,他知道往往在这个时候,讲话的人都会以“但是“只可惜,小”。诸如此类的词来做为转折,引出进一步的话来。
吴王沉吟片匆。又道:“只是大郎有说不知小王王弟端王你也是见识过的,整日不务正业,最喜沾花惹草、嬉闹人间,他的事情在京城几乎成为王公贵族的笑谈了。因此曾先生这次受一些朝中重臣之托。前来转告小王这件事,言外之意也就是希望在官家有什么意外之后。力挺小王继任正统。”
秦允明仔细回忆了一下,似乎在《宋史》里面并没有记载当时朝廷里的有多少大臣是支持吴王继位的,仅仅只提到宰相章淳是极力支持吴王的,但是后来也被向皇太后打压下去了。不过历史总是胜利者编写的。这其中有没有虚构之处还不好说。
不过,就他个人的观点,吴王双眼有疾确实有些不妥。毕竟宋朝周边还有西夏、契丹等等许多其他国家。随便有外宾来朝,看到堂堂大宋朝皇帝竟然是一个瞎子,那成何体统呀?
当然这还只是小问题,皇帝因为双目不能视物,处理政务的能力肯定会大打折扣,到时候皇权就会分流。若遇到王安石、范仲淹之类的正直大臣到是还好,可一旦让一些宵小当权,那可就是一场灾难了。
“既然如此,殿下这两日也应该思索颇多了,这个问题绝非儿戏,一定要万分慎重的对待才是。殿下可有决定的想法了吗?”他再次问
道。
“唉!”吴王长长叹了一口气。顿时陷入了苦恼之中,小王正是不知道该作何选择,这才烦恼不堪。大郎是王最信任和最知心的小小友。因此小王才没有见外,特意请大郎你为小王指点一番。”
秦允明吞了一口口水,他真觉的吴王对自己器重的有些过分了,或许正因为帮吴王抄录神鬼故事的原因吧。这些故事冥冥之中契合了吴王的一些人生大观。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少年,历史虽然出现过许多娃当官的案例,可还从没听说过有小娃搅和王位继承的先河呀!
他现在并不考虑吴王继位之后。会不会让历史走上另外一条道路,导致靖康之变不会生,这个事情与自己完全无关。如今他掺和到这件事当中,成功的话富贵荣华自然不必多说,但如果失败的话那么下场也绝对会很凄惨。
宰相章淳正因为当年与向皇太后在继位问题上顶撞了两句,徽宗继位之后,立刻就被贬得无影无踪了。这种结果还算好的,若换作是一个寻常的商贾之家,只怕还会有家破人亡的可能呢。
更何况,他与端王的关系也不坏。日后端王继个了,自己照样还是有机会飞黄腾达的。放着一条安稳的道路不去走,偏偏要选择一条有风险的道路,这怎么看也不是明智之举。
秦允明在犹豫了一阵之后,拿出了一副诚实的姿态,向吴王说了道:“殿下,请恕在下愚昧之罪口在下年纪尚浅,阅历不足。虽然很想为殿下排忧解难,可是无奈这等天大的事在下从未有过借念,这”让在下也无从说起呀。”
吴王叹了一口气,神色微微有些失望,但是他心里很明白秦允明说的话确实很对,对方不过是一个少年。这皇位继承的大事哪里敢有什么想法?“其实小王只是希望大郎你能凭心做出一个判断。如今官家命理不足已成定局,据曾先生带话来说,官家前数个月甚至犯糊涂,意图对西夏和契丹用兵,这让朝中大臣都惊慌不已。有甚者,甚至打算在官家坚持大动干戈时,逼请官家逊位。”吴王缓缓的说了道。
听了这话,秦允明更是惊讶不已,他对宋朝历史了解的并不透彻,在印象里哲宗似乎还是一个不错的皇帝。没想到人生最后几年时间里竟然有主动出兵西夏和契丹的念头?这还真不好做出评价。
以目前宋军的实力,陕西、四川一带的西军还是很强劲,但是其他地方的厢军、禁军就有些不尽人意了。更重要的是,好不容易和平了这么多年,突然战事气力,只怕必定会民怨载道的。
秦允明从吴王这番话听出来了更深层次的意思,吴王既然担心哲宗会被大臣逼请勋位,那么是不是在映射着吴王对皇位还是有凯觎之意呢?
“殿下,请恕在下斗胆,以殿下目前的情况,长久不在京城出入,没有积蓄任何的政治资本和力量。单凭曾先生带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