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郑和回来了!(第1/2 页)
朱棣正坐在奉天殿内,专心审阅着朱高炽这一段时间来批阅的奏折,文案上的笔划与内容渐渐让他感到些许疲倦。
正当他微微抬头,准备稍作休息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宫门轻响,随即一名太监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陛下,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信件,郑大人回来了!”太监的话语中带着不加掩饰的急迫与兴奋。
朱棣的眉头一挑,手中原本散乱的奏折被他随意放下,目光淡淡地落在面前的太监身上。
八百里加急,事关重大,这是朱棣下了圣旨要求的,自从当日朱高煴说太祖朱元璋给他托梦,朱棣的心里就一直挂念着。
郑和,已多年未归,纵然早已预料到他会有一日归来,但此刻听闻,心头的波动仍旧难以忽视。
对于朱棣而言,郑和此次下西洋最重要的是不仅仅是宣扬国威,而是带回朱高煴口中所说的三季稻,
这才是朱棣最关心的,如果郑和真的带来了这样的神物,那朱高煴所说的太祖托梦的故事就让人不得不信了,
毕竟朱高煴从来没出过大明,现在相隔万里,却把神物的特征说的一清二楚,在朱棣这些人看来,这就是神迹!
朱瞻基坐在一旁,平日里总是沉稳的他,此刻也不禁微微抬起头,望向爷爷,似乎在等待他下一句的指示。
“郑和回来了?”
朱棣的声音不急不缓,语气中透着一丝不容忽视的深沉。
他已是天子,处事不惊,但郑和这一行人,不仅仅代表着在他治下海上远征的壮丽历史,
更是与外界交往中的一根重要纽带。
如果郑和此番归来真的带回来三季稻,对朱棣都是足以洗刷一切的功绩,有了这三季稻,从此之后大明朝就不会饿死人了,历史上哪位圣君贤主能做到?
到时候谁敢说他朱棣得位不正!
等下了阴曹地府,他朱棣不到,谁敢动筷子?
太监恭恭敬敬地说道:
“启禀陛下,信中并未详细说明,只提到已经完成了任务,并且各国使臣都随船前来,他有要事禀报,先人一步赶来,此刻正在殿外等候。”
“三季稻……”
朱棣冷静地点了点头,隐约能察觉到其中可能隐藏的意味。他将信件摊开,仔细打量一番后,继续说道:
“准备接见他。令他进宫。”
“是。”太监应声退去。
“爷爷,什么是三季稻?”
朱瞻基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
朱棣没有回答他,但急促的呼吸也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不久,郑和终于步入殿中。他身着海蓝色长袍,面色略显疲倦,但眼神依旧坚毅。
数年的航海生活让他原本白净的皮肤变的有些黝黑,长时间的海上生活也让他的走路姿势有些奇怪,郑和速度不减的行至朱棣面前,跪下行礼:
“奴才郑和,拜见陛下。”
“哈哈哈,三宝,辛苦了。”
朱棣语气哈哈一笑,从朱棣的眼神中,郑和能感受到那份期待与关切。
“此次归来,带回的何物?
是否如信中所言,带回了三季稻?”
郑和抬起头,语气沉稳:
“启禀陛下,奴才此次带回的,正是三季稻的种子与种植方法。
奴才等人带领船队行至琉球,经过多方验证,终于带回了这项技术,当地的农户奴才等人带了近千人回来,此项稻种,能够在一年内收成三季,极大提高粮食的产量。”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心头一震:
“三季稻,果真如你所言,能够增产?”
郑和点了点头,神情笃定:
“陛下。奴才所带回的种子,产量比我大明的略多上半石,但奴才在去其他国家的时候,留下十数名锦衣卫看守,他们亲眼看见这水稻一年可种植三次!”
“什么?”
一旁的朱瞻基惊诧的叫了起来:“一年三次!”
“郑和!你是得了失心疯了吗?”
朱瞻基此时已经坐不住了,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到郑和面前,双手摇晃他的肩膀,神色激动的吼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郑和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坚定的看着朱瞻基,一字一句的说道:
“太孙殿下,奴才向您保证,奴才说的话句句属实!”
朱瞻基看着眼前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