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儿,白芍锦儿看了,立即带着一众仆从退下。阿克敦看着坐在章佳氏怀中的女儿,感觉真是没白疼她!
章佳氏示意阿克敦讲讲现下的状况。阿克敦略一沉吟,摸了摸脸上的络腮胡子,对妫宁道:
“宁儿,打仗的事,并不是空穴来风。”阿克敦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道:
“这还得从几年前说起:准格尔台吉噶尔丹,当世之枭雄也!早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时候他便显露野心,借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杀其弟,宣布起兵复仇,分南北两路征讨喀尔喀蒙古。蒙古各部,大都愿意归顺我大清,于是请求皇上出兵相助。
康熙二十七年,皇上让一等侍卫阿南达带着敕书要他收兵,谁知他不但不听,反而驻兵在呼伦贝尔;可是皇上一派兵,噶尔丹不久就撤走了。
现在有传言说噶尔丹正在囤积粮食,打造武器,对朝廷虎视眈眈。所以就有了要打仗的说法。
不过,此时皇上没有拍板,谁说都不算。噶尔丹是不是真的还要来捋虎须,还不能断定。即使真的要打仗,也肯定不是今年了。要筹备战争,怎么也得一年半载的。所以你也不用担心。”
然后又说道:“我去年没能升迁,仍然窝在桐城。如果没有意外,皇上征兵也征不到这里来。必然会在蒙古、盛京、河北、甘肃等地征兵。所以你阿玛我想去表忠心,皇上还看不上呢!”说完之后,长叹了一口气,脸上尽是落寞。
妫宁虽然听不大懂这些地名啊~战斗啊什么的,不过大概也知道父亲可能真的去不了!父亲不用去冒险,妫宁安心许多,可是也心疼阿克敦不得志。
章佳氏和妫宁在边上好生抚慰阿克敦,阿克敦苦笑一声,心中烦闷实在不足为外人道。怎能让娇妻幼女为自己担心?遂换上泰然的表情哄妻女开心。
妫宁的确不能理解身为一名武将却不能报效祖国的心情,不过她可以想象:大概就像刚刚知道自己重生穿越时差不多难受吧?
就这样,阿克敦家关于打仗的风波就算过去了。
正文 第十六章 忧思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清晨,桐城张家。
张府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就是一个庭院大一点的庄户人家。一辆小马车从院里被一个穿着青衣黑裤的小厮拉出来。后面又跟着一个穿着一样,看起来稍大一点的仆人,他肩上背着一个褡裢。两人出来以后,都垂首候着。不一会,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牵着两个少年的手,来到门口,垂泪道:“宝哥儿,桓哥儿!奶奶腿脚不好,只能送你们到这里了!”说完,又老泪纵横。
原来这两个少年就是在都尉府的三少爷和四少爷桓哥儿。桓哥儿拥住老太太安慰道:“奶奶莫哭!要是您这样我就不走了!桓哥儿留下陪您好不好?”
三少爷就是那个十五六岁,被叫做宝哥儿的少年。他也牵着老太太的手道:“奶奶不必挂心!待我们出息了,接您到京城去享福!”
老太太听到,知道孙儿懂事孝顺,略感欣慰。又拉着两人的手说了一会话,嘱咐了两个小厮。最后在女儿催促下,才放兄弟二人走了。
按下二人带着小厮书心、墨心上路不提。
京城,礼部侍郎张府。
侍郎张英,正坐在自己的书房叹气,夫人柳氏在一旁垂泪。
不一会,柳氏擦了擦泪问丈夫道:“廷璐和廷彖几时能到?”张英估摸了一下,说:“恐怕还要四五天才行。”柳氏又哭了起来,道:“不知廷瓚还能不能挺到那时候了!”
张英知道夫人心中难过。可是张英却不仅仅是因为儿子病重而难过。
自打长子廷瓚中了进士,随自己在京为官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张廷瓚是张英最器重的儿子,他不但稳重,有学识,而且友爱兄弟,给弟弟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更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长子一旦过世,自己不仅是失去了一个好儿子,更是失去了一条臂膀。在这云波诡谲的京城,想要保得住身家,又能实现理想,这是多么困难啊!
张英已经心生退意,但是此时风云变幻,一个不留神,不仅自己功名难全,更要祸及子孙!想到自己的两个小儿子,廷璐生在桐城,自打丁忧以后就一直没有团聚过;幼子廷彖,四五岁上就被送回老家。身边只跟着长子和次子,长子却眼看就要让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怎能不痛?
张英坚定了一下心神。如今他已经是五十四岁的年纪,这在北京的官场,似乎还不算老。但是张英已经决定为了这几个孩儿,他要做一些事了。
此时,管家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