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吃什么补什么’,在华尔街做事太费大脑,我得补补……”说得自己都有点反胃。亚当却好奇起来,说:“还有这说法?你们中国人就是神秘。我姑妈就常提起中国人,二战时她逃到上海,在那里生活过十年。有机会我想去看看。”我接过他的话:“行啊,到时我做你的导游。”亚当笑着说:“一言为定。”
我一面吃,一面琢磨着亚当的话,想着我的前途。
在华尔街工作就像学功夫,入门易,精进难。想成为“街上高手”,就必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智商、情商和财商。我的智商和情商都还不错,进入华尔街工作以后,这两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目前我最为欠缺的是财商,这大概与我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提高的。
纽约房价连续几年滞涨。我手中小有积蓄,如何让钱生钱?我想买房,却一直拿不定主意,何不向亚当请教?可是,接下来的几天亚当每天都开会,我只能耐心等待。过了一星期,我们才再次一块儿吃午饭。
一坐定我就迫不及待地问亚当:“上次你说到土地,我理解你的意思,知道买房子和投资土地不是一回事儿。不过,我看了几篇文章,都说买股票的风险很大,股票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而房子是实打实看得见的,特别是地段好的楼盘,就更加有潜力了。”
亚当看了看我,扬了扬眉毛,说:“是吗?你也这样看?”
“我不太明白,所以想请你再深入地讲一讲?”我说。
亚当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开了:“举个例子吧。日本是个岛国,而且平原少,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一。日本经济20世纪70年代开始腾飞,房价也随之上升,房价和股市同步,几乎是一日三窜。到80年代末的时候,日本的房地产总值超过了美国的房地产总值加上股市总值。那时,人们都说日本房价不会跌,日本政府更是鼓励银行放贷,全力支撑。可他们忘了那个支撑物价的基本规律——供求关系。供求关系中的需求必须是有效的,是人们负担得起的需求。我当时就预测日本房价撑不了多久,结果呢?90年代初开始崩盘,不到两年,很多地方跌回70年代初的水平。记住,没有一棵树能够永远朝上长……”
我迫不及待地打断他:“不好意思,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判断房价是不是贵了,是不是有泡沫呢?”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买房子是普通人一生最大的花费之一,之前必须做足功课,否则一进一出少说要损失几万块。
他笑道:“这个问题提得好。房地产是商品对吧?它既然是商品,就一定符合商品的价值规律。你知道,在衡量一只股票的价格高低、有无泡沫时,我们通常用市盈率,也就是股票价格与每股所得之比。比如通用电气公司,目前股价在40美元上下,每股每年的所得为4美元左右,市盈率接近10,属于合理价位。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超过15,就是被高估了,可能有泡沫。当然具体到某只股票,还要看所属公司是成长型还是成熟型的。同样,看一个地区的房价有没有泡沫,首先要看房价和收入之比,就是当地的平均房价和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之比,再参考所在的位置,一般在3到5之间属于合理,超过六就离谱了。还有一个房价与租金之比,用它来判断会更为准确,一般这个比例在10到15之间属于合理。比如我目前居住的森林小丘,一套二居室的公寓平均价格在20万元左右,如果出租的话,每年的租金在1�6万元上下,房价与租金之比是12左右,还不算离谱。再看看香港,我有个朋友在那儿,他租了一套市价为五百万港币的房子,每年只付十五六万房租,房价与租金之比超过30,我看那儿的房产泡沫很厚啊!”
我茅塞顿开。在金融课堂上,教授从来不讲通俗的生活常识,我学到的不是技术分析,就是基本面分析,总之都是理论知识。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那以后,亚当每天都很忙,我再没找到机会与他共进午餐,分享他寓于生活中的经济学理论。
又是一个周末,快到下班的时候,亚当来与我告别:“雨航,很高兴认识你!你真的很出色!走之前你还能提最后一个问题,可别错过机会哦!”他还是笑眯眯地望着我。
我遗憾刚得到一点高人的指点,就马上又要失去机会,心中有些庆幸,又有些依依不舍,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想了一会,我抓住最后一个机会问亚当:“究竟什么是最好的投资?”
亚当说:“问得好,你们中国人有句话叫‘大象无形’。最有价值的财产是无形的。你知道可口可乐最值钱的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