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平阳身世(第3/5 页)
,当然行,总比饿死的强。就这么决定了,过两天我赶车送他回去。”
姬妪觉得这也是个办法,看来只能这样。
当初,她和纪诤偷情,怀了儿子后就离开了公主府。虽说有纪诤养着,但生活一天天变得窘迫。为了生计,她只好走出家门,帮人做针线活,换得一些微薄的收入。再后来儿子平阳出生了,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她愁的眉宇都锁成了结。纪诤甚至都不敢让新出生的儿子随他姓,说如果跟了自己的姓,不就大家都知道这孩子是咋回事了嘛。姬妪说,既然这样,那就和他姐姐一个姓好了。
这几年日子虽说过得艰难,但还是要努力往前走。好在安太公主念旧情,在几年前把她五岁的女儿紫芙召进府里当了歌舞伎,算是有了一些补贴,再加上纪诤偶尔的施舍,生活还算过得去。可现如今灾荒年到来,物价飞涨,她感到日子过不下去了,只有向纪诤讨说法。还好,这个男人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送回老家也行,只要活着就好。
,!
每每想起小时候的经历,平阳最不能忘怀的就是饥饿,在母亲身边是如此,即使跟父亲到老家的乡下也没吃饱过。
他记得那个春天的山野地里,到处都是挖野菜的人,饥荒年,为了活着,但凡能吃的都进了人们的胃囊。他也记得通往故乡的路是那么漫长,抬眼望去,弯曲的大路从山包的那边冲出来,又在另一个山背后消失,总是到不了头,还有那坡上的野花已经悄然绽放了。
父亲驱赶的是一辆马车,悦耳的铃声在进入山谷后回音缭绕。这车是他父亲向一位远方亲戚借的,那家人在长安做生意,颇有实力。但彼此都是远亲,何况纪诤也不是个什么了不起的官吏,那生意人对他并不亲切。可回老家的路太远,纪诤还是厚着脸皮张口借车了。尽管那亲戚不情愿,但多少还是要给些面子的。这样有了车马代劳,脚板就少遭些罪了。
一路走来不断遇到逃荒的人携儿带女不知去向何方,目睹了灾情,小小年纪的平阳心情沉重。
纪诤借机告诫儿子:“你看到了吧,灾民泛滥,可怜哪。有些人倒毙在路边,死尸都没人收,这下知道粮食的金贵了吧。”
平阳不语,茫然地望着空旷的原野。
草叶返青,树的枝头冒出嫩芽。
一行大雁鸣叫,向北飞翔。
路边,一条河水蜿蜒奔流。
纪诤指着远处说:“平阳,你看,过了前面那个山岗就是咱们家乡了。”
平阳依旧不言语,扑闪一双机灵的眼睛打量这片陌生的天地。
纪诤看儿子一眼,问道:“你想什么呢?”
平阳反问:“你为啥要带我来这里?”
纪诤不耐烦:“你不要不情愿,不这样做,能有什么法子,都得活着不是。”他进一步叮嘱儿子:“等会到了家,别人问起,就说你是我捡来的,千万不敢说你有母亲,更不能说你是我儿子。记下了吗?”
平阳又问:“那你为啥不带姐姐一起来?”
纪诤哼了一声:“我干嘛要带那个小歌女来?她又不是我亲生的。只有你才是我的亲儿子,我得给你找条活路。你不见这一路上到处是灾民,能有活路就不错了,乡下至少还有野菜充饥。”
平阳说:“那我娘我姐呢?”
纪诤说:“这我就管不了了。”
平阳说:“她们会不会饿死?”
纪诤瞪眼:“你咋话这么多,小心我揍你!”
小小年纪的平阳再次茫然地望着空旷的原野,远处有袅袅炊烟从村庄上空徐徐飘忽。
他们到达村庄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马车停在大门口,听见铃铛的家人先后从屋里出来。先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娃娃从门里探出个脑袋,瞅瞅几年不见的父亲,又瞧瞧不认识的平阳,脸上毫无表情。
纪诤对那大男孩说:“槐儿,你傻了嘛,咋不叫爹呢?”
这个叫槐儿的大男孩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没谁听得清。后面闻讯而出的是纪诤的老婆刘氏,还有他们的女儿桃儿。
刘氏满脸欣喜:“你总算还想起这个家了,我以为你不记得了。”
纪诤说:“这话说的,这里是我家,我咋能忘了?”
这时,倚着大门框的槐儿嚷了一声:“娘,这外面还有一个呢。”
桃儿听闻跑了出去。
“爹,这咋还带来个娃娃回来?”桃儿满脸疑问。
纪诤说:“到处闹灾荒,他是我捡的,以后这里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