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都不是事(第1/2 页)
皇庄议事大厅。
成平安此时正聚精会神的听着,赵鸿运这个皇庄执行管事的阶段性工作汇报。
“成爷,按照您的要求,皇庄已经初步梳理清楚了”。
“目前,整个皇庄上下共有一万九千三百五十八人,四千五百一十一户,按二十户一里、十里一保,共分为了二百二十个里、二十二个保”。
“这一万九千余人里面,十六岁至五十五岁的劳力,共有一万余人”。
“其中划分到生产大队五千人、饮食大队一千人、建设大队四千六百余人,剩余的便是年龄不符的老少八千七百余人……”
赵鸿运说到这就停住了,接下来的话也不知道要不要说出来。
成平安见状不由催促道:“怎么不说了,还是有什么是不能说的?”
“成爷,是这样的!”
赵鸿运顿了一下还是解释道:“皇庄这四千五百余户里面,有六十九户佃户是没有符合年龄的劳动力的”。
“这六十九户佃户,他们不是只剩爷孙,就是只剩一些孤寡老叟,这里面的一些老叟与小孩其实也是有一定劳动力的,但因为成爷您的年龄要求卡在那里,他们这六十九户人家就不符合要求了”。
“只是,这些佃户祖辈都在给皇庄种地,要是直接不要他们了,那也有些不太好……可留下他们的话,又只能在皇庄吃白食……”
确实,用赵鸿运他们这些人的观念来看,家里既然没有能给皇庄出工干活的人,那自然不能让他们吃白食。
毕竟,有付出才能有回报,这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信条。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想过,那就是成平安不是普通的地主士绅,他揽下皇庄也并非是为了单纯的赚钱或赚粮食。
其主要目的还是要通过皇庄的改革,给大明将百姓与土地都国有化。
因此。
赵鸿运认为较为棘手的难题,成平安直接大手一挥就做出了决定。
“赵管事,只要是皇庄的佃户,不管他们家里有没有适龄的劳动力,一律按我制定的规章制度处理”。
“还有,你们也不要忘了,我们这里可是皇庄,而不是普通的地主士绅人家,我们要有更多的包容心!”
“是,成爷!”
议事厅内,不管是赵鸿运还是其下属何大年,又或者锦衣卫百户王兴明,他们对待成平安的敬意又多加了一分。
要是所有官员都能像他这样爱护百姓,大明又岂能遍地流贼?
接下来。
赵鸿运又开始汇报生产大队的事谊。
经过他的汇报得知,生产大队目前的播种工作已经完成了,且种子的出苗率也非常好。
由于现在气温很高,最多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插秧了。
因为有了一日可犁上百亩的犁地机,赵鸿运他们对于在剩下的时间内将数万亩地犁好,这是丝毫不怀疑的。
不过,接下来的插秧工作他又犯起了愁。
“成爷,整个生产大队一共也才五千人,平均下来差不多人均要插十亩地的秧苗,这要是没有大半个月时间,那根本就不可能插得完啊”。
“而且,您让人播撒的种子又是那么密集,要是没能及时移植的话……秧苗很可能要坏事”。
“不错,成爷,一个人每天最多也就能移植半亩秧苗,近五千亩地全部移种下来,整个生产大队就需要花费二十天”。
何大年也在忧心忡忡的附和说:
“关键是这四五月的天还是多雨的季节,所以,实际花费的时间可能要一个月左右”。
“哈哈,用人插秧当然来不及,不过,你们成爷我可不只有一天可以犁地上百亩的犁地机,还有一天可以插秧近百亩的插秧机”。
对于何大年他们的忧愁,成平安表示都不是事儿。
末了,他又开玩笑似的说:
“其实,你们成爷我不只有犁地机和插秧机,还有一天能收割上百亩水稻的收割机,总之,你们担心人手不够的问题,那完全就是多余的!”
成平安说的自信满满。
而赵鸿运与何大年他们也渐渐放下了心。
都有和神器一般的犁地机了,那再搞来什么插秧机和收割机也似乎不是不可能。
哦,还有神奇的捕鱼机。
只用几条破竹筏就能轻松捕捞到上万斤的鱼货,说它神奇一点儿也不为过吧!
得到了成平安那肯定的回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