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高句丽的风云传说(第3/4 页)
在历代汉官吏的治理之下,繁荣富饶,物产充足。
好客的高句骊县的人们,接待了这个远方逃亡而来的王子。
朱蒙的大才,终于要发挥光芒。
立稳脚跟后,小朱蒙就开始忙乎了。
立旗号为,“卒本扶余”。
先杀熟,笼络当地扶余坐地户。
再顾旧,团结过去扶余旧部下。
汉人,是他招揽的重中之重,但也没忘了其他各族的友好之徒。
当然,小朱蒙同志已非吴下阿蒙。
这一切,都是在玄菟郡首和中央汉王朝的允诺之下进行的!
汉元帝建昭二年,朱蒙,被立为高句骊侯初代,都纥升骨城,候国号高句丽。
(终于把马字旁去掉了)
并,赐以高为姓,时年22岁。
(开创性原始国候,好鲜嫩啊,妥妥一枚小鲜肉)
此时,高句丽还比较弱小。
首领高朱蒙,没有取得“王”的称号,只是“侯”。
高句丽人,接受玄菟郡的统治,户口就报在玄菟郡下面的高句丽县。
这一年,美女王昭君应招入宫,为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拉开了序幕。
这一年,希律王重修耶路撒冷第二圣殿,为历史上有名的“哭墙”奠定了基础。
高朱蒙立候国后,先灭掉了荇人国,接着又统一了沸流国,最后灭掉了北沃沮。
至此,高句丽侯国初具规模。
高句丽,近七个世纪的漫长历史,由此展开。
野心,像乱草一样疯长。
小高,有点飘了!
小高运气很不好,遇上了被号称穿越者的二杆子王莽。
王大侠见高朱蒙越来越不听话,于是就派兵诛杀!
结果就是,高朱蒙的脑袋瓜,被严尤传到长安城示众。
高句丽,被王莽改成了下句丽!
这场与中原王朝的军事冲突,以高朱蒙的授首而告终。
下句丽,元气大伤!
如何在群狼环伺的乱世中站稳脚跟,成为了高朱蒙之后,历代高句丽后人永久的面对难题!
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第二任高句丽候高儒留谴使,向新成立的东汉王朝朝贡。
光武帝,多大气的人?
一笔,就将下句丽改回高句丽,并封高儒留为王。
赐号高儒留为琉璃明王,为初代高姓王!
至此,高句丽正式成为王国。
高句丽,开始了全面向东汉政治靠拢和学习的历程!
朝鲜半岛第一个封建政权,也就此建立并得到巩固。
高句丽,开始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移。
在此后六七个世纪里,高句丽政权一直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那一颗明灭耀眼的星宿,放射着它独属的光芒。
至高姓第十一任王——好太王继位起,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其子长寿王,也延续了其父继续傍大款猛扩张的政策。
王国版图,扩至高句丽历史上的最大!
东临日本海,南至牙山湾,西至辽河,东北尽有挹娄之地。
俗话说,好运不长久。
国家,也一样!
顺风顺水的高句丽,在达到鼎盛后,便开始走下坡路。
帮派林立,争权夺势。
高姓第十四任王安藏王,被刺杀。
其兄安原王,继位。
在安原王时期,王室间对王位的继承权继续进行争斗。
最后,年仅8岁的高姓第十六任王,阳原王,登基!
可内部权力的争夺,并没有停止。
反对派的幕僚们,开始私建军队,实控各自领地。
同时,外部周边疆域的摩擦,也开始加剧。
北部游牧民族,开始攻袭高句丽。
半岛末端的百济和新罗联军,也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
战争的结果,很出乎意料。
高句丽,丢失了极具战略意义的肥沃的汉江流域。
联军主战者百济,被战争耗尽精血。
新罗,以帮衬的名义,偷了百济的雀雀!
最后,不仅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又将愤怒而兴师讨伐的百济圣王擒住了!
他,砍了脑袋。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高句丽高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