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页)
马车里的几人都忍不住笑了。
喜妹拍手道。“太好了,既然这样的话,那咱们就直接掉头过去吧,我还没见过夜市是什么样呢。”
一脸向往,让喜梅嘲笑不已,“看你没见过世面那样,一会到了可别咋咋呼呼的,我可丢不起那人!”
装,真能装,小样。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也很期待好不好啊,不知道你眼睛里的光彩都快溢出来了嘛。
掀开车窗上的帘子。看见街道两旁光秃秃的树枝在大红灯笼的映射下,好像穿上了漂亮衣服,耳边传来马蹄声敲打在石板路上的声音,一切一切没由来的让人感觉高兴。
一会,帘子外传来了陈田发苦恼的声音。“孩子他娘,前面人太多了,马车进不去。”
瑞浩露出红彤彤的脸蛋,闪着一双新奇的大眼看着外面,赞叹道,“哇。人好多啊。”
这二哥,比自己还孩子气,喜妹暗笑。
殊不知。两人都是半斤八两,都差不多罢了。
赵氏也伸出头来,看着今晚格外多的人,叹气道,“眼看就到年跟了。出来采买,卖东西的都比往常多。”
喜荷提议。“娘,咱们先把马车拴在那边的大树上,让在旁边摆摊的大爷帮着照看,一会咱们再给人家点钱不就成了?”
说完后,几个孩子包括赵氏眼睛都亮了,陈田发称赞,“喜荷真聪明,不愧是我的女儿。”
听惯了他的吹嘘,陈家几人都不给面子的往前走去,喜妹也纳闷着,这句话怎么这么耳熟呢?也不知道是谁在今个早晨,用同样的话夸赞了她!
好歹台词您也时不时换换啊。
看几人都快走远了,陈田发才加快脚步跟上大家,不过,看他脸上迷惑的表情,喜妹猜想,估计她爹现在还在迷糊大家怎么这么不给面子吧?
喜妹记起以前在课本上读过杜牧的《泊秦怀》:“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现在眼前的景象,虽不及杜牧笔下描绘的那样纸醉金迷的夜市繁华,但也颇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安平镇夜市年头也不少了,规模不算太大,但是盆景花卉,鲜鱼猪羊,糕点蜜饯,时令果品那是应有尽有。
跟在身边的二哥先前还能跟得上队伍步伐,这会,早就朝着香味浓郁的小摊上奔去了。
赵氏见此,也只好无奈的摇了摇头。
“娘,你快来,这有卖汤圆的,娘~~”不远处,瑞浩大声招呼着赵氏几人过去。
走到他所在的地方,就见一对比赵氏陈田发大不了几岁的夫妻,熟练的将汤圆盛在碗里,再笑容满面的送到客人的桌子上。
估计看见眼前拖家带口来了好几号人,这家男主人笑着上前招呼着:“大兄弟带着孩子出来玩了?”
看见喜妹带有崇拜的眼神看向自家媳妇娴熟的动作,老板得意的一笑,“小丫头是不是没见过这么快的手法吧?咱家在这摆摊有些年头了,不是我吹,没几家能比得过我家的汤圆,要不,给你们来几碗尝尝?”
虽然是对着喜妹说的,但是眼神却是看着陈田发夫妇。
看喜妹几个孩子直盯盯的看着锅里漂浮着的汤圆,陈田发豪爽的一笑,“老板,按人头一人给我们来一碗,不够我们再要。”
说完后,拍了拍瑞浩的脑袋,笑道,“小子,快把你的眼神收收,再看就把你留在这当伙计算了,这样也能天天吃汤圆,岂不合你的意?”
说完,在场的几个大人都呵呵笑了起来。
喜荷小声说:“要是二哥在的话,肯定会把人家吃穷的。”
这句话说完后,笑声更大了。
这小三姐说的可不是假的,现在瑞浩的饭量,快抵得上她爹两倍了,怪不得人家老是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要是放在她家以前的条件,早就该要饭去了。
说笑间,热腾腾的汤圆就端上了桌,喜妹看着眼前的汤圆,眼睛睁的溜圆,惊奇的说道,“娘。你快看,这汤圆还不止一个颜色呢!”
赵氏数数碗中的汤圆,赞叹道,“可不是?人家倒是有心,怪不得生意这么好呢。”
眼前的汤圆颜色不一,看着就让人想吃。而赵氏的夸赞也让淳朴的夫妻俩直说着见笑了见笑了。
赶路那么久,喜妹肚子中午的那点食儿早就没了,这会看见美食在眼前,早就顾不上跟人客套了。
勺子舀起一个,敷衍的吹了吹就往嘴里塞。唔,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里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