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3/4 页)
摊上这么个爹娘,不聪明能说的过去吗?
但是再一想,如果将来自己和那个人要是成亲的话,这孩子该是啥样啊,可别向他是个面摊外加闷葫芦那就不好了,这娘的优良基因可是要多继承些啊。
现在陈家明显的状况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官商勾结’,你想啊,这大哥当官,二哥管着酒楼,三姐开着铺子,这不明显的官商一家,蛇鼠一窝了吗?
呸,什么蛇鼠一窝,会不会说话呐。
三姐的铺子已经彻底上了轨道了,在安平镇的名声已经打开了,曾经两家绣楼瓜分天下的局势已经被打破,现在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看得出来,三姐身上的变化也越发多了起来,最明显标志就是丁染那厮的眼睛越来越离不开三姐了。
全都成双成对的,好像没了时不时可以骚扰的对象,喜妹觉得有些寂寞了呢。
第二百六十章娶媳妇喽
九月初六,陈家一片红火。
大概刚过三更不久,喜妹就被三姐喊醒了,揉揉有些困顿的眼睛,喜妹嘟囔道:“三姐,天儿还早着很,干啥这么早就把人喊醒?”
喜荷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她,点了点她的脑门已期望她能清醒些,“大哥今日娶亲,你还指望着你像往常那样睡到太阳起来?”
赵氏忙的几乎整夜没合眼,就等着今天能让人大开眼界。
对啊,看她这脑子,今天是大哥大喜的日子,也是他们陈家第一次办大喜事的日子,怎么能不早些起来?
手忙脚乱的将三姐拿来的衣裳穿来,今日她作为婆家人,戏份重着呢。
今天包括要坐在高堂上的爷爷奶奶,这全身里里外外全是三姐一手操办的,喜妹再过三个月就满十五了,突然穿的这么喜庆,好像还有点不习惯。
至于新娘那边的嫁衣,不是喜妹看不起这未来大嫂,那丫头自小跟她一样,捏起针线就跟要她命似得,所以在前三天的时候,三姐就亲自将绣好的嫁衣给梅家送去了。
话说这梅夫人,以前一直以为这陈家只是个小门小户,就老大有些出息,跳出了农门当了个知县,可是真的搬到这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陈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赵夫人自己也曾经见过,带人实诚,不像是那会耍心眼的,更重要的是,这家还颇有小钱,两个儿子成亲,人家父母大手笔每人买下一座宅子。
凭她这些年来练就的火眼金睛,这一遭下来估计没个五千两银子是拿不下的,更难得是,里面的家具全是自己在京城也没看过的样式。
没出嫁的两个小姑更不用说了。一个在镇子上开着绣庄,一个则是和丫头打小就认识,性子什么的都熟的不能再熟,嫁过去也不会吃亏。
更让人觉得贴心的是,自己正在犹豫要不要请绣娘来帮丫头绣嫁衣的时候,人家做小姑子的竟然捧着一套来给姑娘送来了。
这就是在京城里自己也没听过这样的啊。
摸着粉红色绣凤穿牡丹花纹的花衣,花裙。一双‘玉堂富贵’纹样鞋子。看着花衣上绣的雍容华贵的牡丹,这周身的丫鬟婆子都啧啧出声。
活了那么久,还没见过这人能把花绣成这样呢。
同时几人也拍着梅夫人的马屁,夸她给小姐找了个这么好的人家。
听的梅氏心中一丁点的不愉快也飞走了。夜里还偷偷的跟梅将军说,还是闺女自己有眼光,看上了一个潜力股。
弄得梅将军一头雾水,暗道,这女人家的心思就是难猜,前些日子不是还说不待见人家乡下人出身吗?
所以,等梅夫人将闺女收拾的利利索索,打扮的漂漂亮亮后,这迎亲的声也渐渐的传到了耳朵里。
这闺女快要嫁出去了。梅夫人伤感劲才上来。闺女这么小,自己又是从小娇养着长大的,这到人家家里受了委屈可怎么得了?
“娘,你快点,别误了吉时”梅湘凝这一句话把梅夫人噎住了。伤感劲也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你这丫头,有了婆家就不要娘了是吧,这还没出门就成这样了,这以后可怎么办啊?”梅夫人颇为担忧。
梅湘凝看着凤冠上垂下来的珍珠,不由一阵无力,娘啊,你这宅子就买在俺家的隔壁,走路的话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您这伤感个什么劲啊。
外面的媒婆久久等着人不来,害怕这新来的县太爷不耐烦,赶紧推了推身边的婆子,示意她去看看里面怎么回事。
这新媳妇在这个日子里哭可是不吉利啊。
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