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蠹虫(第1/1 页)
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这些道理陈让是懂的,但是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有些道理可能说,而不能做,有些道理,可以做,却不能说。
就像上面的道理,就属于后者,只可做,不可说。
王安石点点头道:“你的那个计划书,我仔细琢磨过,里面有很多的东西,也的确很有道理,比如你刚才那句,空谈误国,实业兴邦,于我心有戚戚蔫。
一个小小的缫丝作坊,就可以惠及合州的老百姓,就让合州的老百姓奉若神明,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咱们携手共进。”
酒逢知己千怀少,有共同话题或者共同理想的人,话题总是特别的多,陈让和王安石谈了很多,他们的话题主要是围绕陈让的那个计划书来的。
从氮肥厂谈到纺织厂,从纺织厂又谈到钢铁厂,从钢铁厂又谈到造船厂,从造船厂又谈到现代物流,谈到最后,话题又回到了渔山书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西湖的时候,我曾听你说过,你想办一个渔山书院,教人如何打铁,如何打渔,今天我去莲心书院,所见所闻,感触颇深。
其中不乏年过四旬的,别说是吟诗填词写文章,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断句都不会,却像只蠹虫一样坐在那儿标榜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你说这样的人读书何用?”
陈让道:“读书的目的,在我看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学以致用,读书入仕固然是好,却不是惟一的目的,诗词乃小道,服务大众才是根本。”
王安石叹口气道:“听你这样说来,我倒是希望莲心书院的那帮迂腐书生能听到你的话,在这个书院里面,很多人都是穷整个家族之力供养,却学成那个样,说起来都有点痛心。”
莲心书院是梁家办的私人学院,虽然是合州府的最高学府,却不是官办的,因为官办的学府至少需要两百个童生才能成立,合州府实在找不到那么多的读书。
所以,莲心书院便成了合州府的最高学府。
梁翼办这个莲书书院,原本也是好意,顺便也抬高一个他梁家的地位与名气,甚至还请来周敦颐题名。
周敦颐喜爱莲花,恰好学院的前面有一大片的藉池,便将这个学院取名为莲心书院,这原本是梁翼的骄傲。
今天王安石说要去莲心书院,他也是屁儿巅巅地跟过去,原以为会得到眼前这个年轻的父母官的赞美,却没想到,竟落得这般的评价。
让他的老脸确实有些挂不住。
王安石二十来岁,这个年龄的他或许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特别不:()大宋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