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4 页)
断投入大量资金,大批收购低于平时售价的楼宇。他相信,风雨过后,定是朗朗晴天。
不到半年,正如李晓华所料,形势果然发生变化:中国局势稳定,对外开放政策不变,“一国两制”方针不变。于是,许多离港居民陆续返港,香港房地产价格骤然上升。
李晓华见时机成熟,全部抛出,其利润可想而知。这时,香港的地产业还在不规则地陆续升值。一些朋友替他惋惜说:
“何不再等等,可以赚更多呢?”
李晓华笑着说:
“见好就收,不能太贪。”
朋友说:
“机会难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
李晓华笑了笑说: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众人听李晓华要讲故事,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李晓华说:
“我给大家讲个小时候的故事:据说太阳山上到处是金子,但只要太阳一落,黄金就会变成石头。有两个兄弟听说后结伴去捡金子。弟弟捡了一块就赶快下山;哥哥捡到一块,发现旁边还有一块,捡了起来,又发现更大的一块。于是,他左捡右捡,装了满满一口袋。等他匆匆下山时,太阳已经落山了。他的金子全变成了石头。忙碌了一天的他一无所获,而不贪心的弟弟呢,用那一块捡回的金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众人听了,都不作声了,李晓华看了众人一眼,继续说:
“商场中不失时机的投入很重要,但不能贪心。”
这场漂亮的“房地产之战”成了他商战中的经典之作,使他研身于亿万富翁的行列。
事后人们一再问起李晓华:
“你为什么能够当机立断?”
李晓华说:
“我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信心。”
可以说,对这场特殊的房地产之战,不熟悉中国国情的商人不敢贸然行动,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商人也不敢铤而走险;只有像李晓华这样有着四十年中国生活经历并且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中国商人,才能做到如此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有人说,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出现的。这句话在李晓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以全部资产抵押贷款所经历的风险
香港房地产战役后,李晓华更加气势如虹,他计划在未来波澜壮阔的国际大市场上一展身手。于是他决定赴东南亚考察。在考察中,他得知某市正在筹建一条高速公路,对外公开招标,当地政府给的政策十分优惠,但没有人愿意干,因为这段公路车流量不算大。但是,李晓华发现距离公路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油气田,储藏量十分可观,只是最后工作还没完成,这条重大新闻暂时没有公布。
如果大油气田正式开采,丰厚的石油利润将带来大批投资者,与油田相关联的加工及运输业也将“火爆”起来,这条公路的前途可想而知。只要宣布了发现大油气田的消息,这个项目的价值将直线上升。
经过细致的调研,全面的筹划,李晓华下决心“干”。他拿出当年做生意积累的全部资金,又以房地产等财产做抵押从银行贷款,以三千万美元买下了修建这条公路的土地。可是贷款只有半年期限,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如果半年到期,这段公路出不了手,贷款还不上,李晓华就得跳楼。
风险实在太大。他的妻子张吉芸为他担心,便说:
“你要是干,我就跟你离婚!”
李晓华说:
“离婚也要干。”
但他清楚,与他从一无所有中走过来的结发妻子,是不会因此离开他的。
李晓华心想:
“大不了回国去,以前过什么日子还过什么日子。”
抵押完后,手里没钱了,经常吃盒饭、方便面;业务往返坐飞机经济仓;在香港,“的士”也不敢打了,坐六毛钱的“当当车”。更厉害的是精神上的压力与折磨,每天盼望新闻发布盼得人发呆、眼发直。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过去了,时间真熬人哪!李晓华每天都在焦急的盼望中渡过。
到了第五个月,仍然没有动静,眼看着离还银行贷款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李晓华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
五月十六日,天还没亮,李晓华就醒了,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好容易熬到快七点钟,他走到洗手间,梳理着头发,对着镜子上下打量一翻,系好领带。又稍微离镜子远一些,打远处端详着自己。然后又走到镜子跟前,重新整理一下衣服,觉得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