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南宋当皇帝有声小说 > 第22章 天下事

第22章 天下事(第1/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宝石人如何捂住自己的马甲一人:拜师少林,秒学72绝技造反造到大动脉,发现自家是皇族上古卷轴:桥战锤40K最强星界军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开局摆平剑魔,再来拯救符文之地五行三界小马宝莉之我为谋士统治全球从小山贼开始反清,从抢劫八国联军开始假面帝骑:总裁,你想和谁谈恋爱少年安王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朱元璋懵了,大明火车满地跑万龙湾的当家少妇们斩神入仙逆:万魂幡里做兄弟直播修物:我在箱中世界当天神四合院:61开局,我是天才

建康府,俗称金陵,为南宋行都、东南重镇,是仅次于国都临安城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时人称曰:“国家之根本在东南,东南之根本在建康。雄山为城,长江为池,舟车漕运,数路辐凑,正今日之关中、河内也”。

非据建康无以镇东南。皇帝选择金陵,是要在东南前线励精图治了。

“陛下真要在金陵创办讲武堂?”

真德秀也是震撼。

果不其然,流言成了事实。

“不错,就是金陵!”

赵竑点了点头,语气低沉。

“临安富庶繁华,但脂粉气骄奢气太重,距离北地太远。东南形势,以金陵为最,大宋要恢复北地,收远近人心,就得让天下人看到决心,看到希望。”

建康府首府就是金陵,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城,在杭州以北

500里,毗邻长江。而过了长江就是扬州,距离宋金边境的淮水,已经是咫尺之遥了。

金陵讲武堂,事关天下大事,怎么可能放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临安城?

“陛下的意思,是讲武堂和练兵都要放在江南东路?”

真德秀也是惊诧。

金陵城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可为圣地。但皇帝选择金陵城,而不是临安城推行新政,让他下意识有些失落。

其他几位大臣,目光一起投在了皇帝身上。

金陵讲武堂,金陵大学堂,都在江南东路的首府。原来这一切,都在皇帝的运筹之中。

“当然!另外,为了不要大兴土木,耗费民脂民膏,把金陵的行宫收拾一下,就作为讲武堂的讲学之所。记住,给朕在里面留个房间,作为朕去讲武堂的下榻之处!”

迎着大臣们的目光,赵竑哈哈一笑。

“将武学谕搬往金陵,那些个武学博士、武学教授等一起迁往金陵。另外从边军之中选择作战经验丰富的将士作为讲武堂的教官。还有,讲武堂的教材,除了七书,朕还要亲自编写一些。”

“陛下,那些个武学的舍人怎么安置?”

震惊之余,真德秀弱弱问了出来。

金陵行宫改为金陵讲武堂,这可真是惊世骇俗,出乎他的想象。

宣缯也是暗暗吃惊。皇帝的行宫改成讲武堂,由此可见皇帝对讲武堂的重视。

金陵讲武堂、大宋水师学堂,皇帝这是要扬兴大宋的尚武之风吗?

“武学谕搬往金陵,和讲武堂融为一体,舍人当然一起前往金陵。具体事情,让魏了翁这个兵部侍郎去办。正好看看,这些舍人和教谕们是不是可堪重用?”

宋室南渡之后,在临安府修建武学。武学的入学者,一是皇宫中的东头供奉官,左右班殿直、殿前承旨等,第二种就是朝廷官员推荐的末等小官以及文武大臣的子孙后代。

北宋的武学为两百人,分为上舍人、中舍人和下舍人,上舍人三十人,中舍人七十人,下舍人一百人,修学三年。

南宋武学则是减了一半还多,到了宋宁宗时期,武学生更是只有二三十人,名存实亡。

四位参政大臣暗暗嘀咕。新皇此举,肯定是要光大武学,提倡尚武之风,为将来大举用兵铺平道路。

“自宋室南渡,于今已近百年。更有鞑靼势大,坚不可摧。值此大争之世,若不居安思危,厉兵秣马,整饬武备,我大宋将来必有灭国之危。”

赵竑面色凝重,对着众大臣说了出来。

赵竑本想将讲武堂设在长江以南的扬州,最终还是放弃。扬州距离边境线太近,肯定会遭到群臣们的反对。

既然如此,不如选择南京,最起码向北推进五百里,长江阻隔,没有人反对。

四位大臣面面相觑,一起站了起来,肃拜行礼。

“陛下圣明。臣遵旨!”

赵竑的旨意,谁也不能反对,这是大义。

近百年来,大宋君民日日北望,渴望收复失地,回到中原,就连皇宫也是“行在”,皇陵为“择地攒殡,俟军事宁,归葬园陵”。

皇宫、皇陵都是暂时的权宜之地,厉兵秣马、以图恢复,谁还敢反对?

看来,创办讲武堂,才是皇帝要烧的第三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看皇帝这兴致勃勃的样子,不会还有第四把火吧?

拿起茶杯,轻轻喝了几口,薛极才明白了这“坐而论道”的舒服。

要是一直站着,估计这会已经是腰酸背痛,昏昏欲睡了。

目录
末世天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