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躁动(第1/3 页)
宋嘉定七年(1214年)五月,迫于蒙古铁骑兵锋凌迫,金国放弃两河大片领土,迁都河南开封,局促于河南和陕西两地,国势更显衰弱。
疲于应付蒙古,金国无力对国内控制,河北汉人乘乱叛金而起,其中山东李全领导的红袄军,成了叛金义军的主力。
鉴于蒙古兴起,金朝日益衰败日益,宋廷停纳岁贡,接纳山东红袄军,赋予“忠义军”名号,提供钱粮。嘉定十年(1217年),金国因国用匮乏,谋取赏于宋人,对宋宣战,宋金战事再启。宋廷伐金,积极招徕归正北人,
而后,宋廷为了掌控沿边情势,推动防务,将淮东制置司的任所由扬州迁至宋金边境的重镇楚州,并任干吏贾涉为淮东制置使。
贾涉出任淮东制置使之后,以钱粮与分化等手段,来掌控忠义军。可惜功败垂成。贾涉无力应对,卸任途中病死。原荆鄂都统制许国接任淮东制置使,坐镇淮南边陲重镇楚州。
除夕佳节,千家万户团聚之时,淮水两岸酷寒逼人,而处于楚州忠义军领袖李全府大堂中的忠义军将领们,个个却是焦躁灼心。
金至宁元年(1213年),蒙古大军进攻金国山东,李全之母、长兄都被乱兵杀害。李全为复仇,与二哥李福聚众数千起兵,响应山东义军领袖杨安儿,攻略山东。
宋嘉定十年(1217年),宋廷下诏伐金,并招安山东各路义军。次年,李全率部归附南宋,由于屡立战功,李全官升领承宣使、保宁军节度使。
不过,此时的忠义军领袖李全却并不在楚州城中,而是身在淮水以北的山东青州。
李全坐镇淮水以北的山东青州,淮水以南的楚州则是由他的妻子杨妙真驻守,夫妻俩南北相对,遥相呼应,互为凭借。
“刘庆福,恩府派你到楚州,到底所为何事?”
主位上,英姿飒爽的杨妙真轻声问了起来。
刘庆福随李全驻守山东,大过年的就跑到淮南,绝不是过来过节的。
杨妙真皮肤略黑,但相貌端正,身高腿长,男式的铠甲穿在她身上,别有一番风姿。
杨妙真的兄长杨安儿,是山东红袄军曾经的首领。杨安儿被金军杀后,其舅父刘全收集余众,奉称杨妙真为“姑姑”,统领其部。后杨妙真与李全结为夫妇,成为李全的得力助手。李全占据山东青州,杨妙真统兵驻楚州。夫妻二人南北相望,互为犄角。
杨妙真不仅善骑射,有武艺,而且多计谋,能统兵,深得军中将士尊崇,所以有“恩堂”的尊称。
“刘庆福,山东的情形怎么样?鞑靼有没有派兵攻打山东?”
杨妙真的部将国安用短小精悍,黑瘦硬朗,以足智多谋善称。
“恩府是不是因为许国的事情,心里不高兴啊?”
部将阎通皱眉问了起来,满心的狐疑。
李全夫妻在忠义军中威望很高,杨妙真被忠义军将士称为“恩堂”,李全则被其部尊称为“恩府”,
至于他们口中的许国,就是去年新上任的淮东制置使许国。许国因为傲慢无礼,对忠义军将领呼来唤去,令众将大为不满。
“许国这厮,恩堂出城十里迎接不见,恩府前往谒见,傲慢无礼,还要跪拜,没这么欺负人的!说什么我忠义军都是靠他养活,他指哪我们就跑到哪。真是放他娘的狗屁!”
楚州副将刘全愤愤发作,他满脸黝黑,骨节粗大,典型的农家汉子。
他虽然是杨妙真的亲舅,但因为年龄大不了多少,又在军中任职,还得称杨妙真一声“恩堂”。
“自许国担任淮东制置使以来,处处压制我们忠义军。只要是和官军有争执冲突,错的一定是咱们!朝廷的犒赏,被他大多数分给了官军。这样下去,我们还有活路吗?”
国安用脸色难看,忧心忡忡,看向了正座上的杨妙真。
杨妙真同样是眉头紧锁,没有吭声。
部下所说,她岂能不知。但是不是真要得罪大宋,还得三思而行。
尤其是那个刚刚登基的太子赵竑,不知怎么地,杨妙真一想起此人,心头就发虚。
李全的二哥李福懒洋洋靠在椅子上,不时打个哈欠。看他眼圈发黑,显然睡眠不足,或是酒色过度。
“自我等归顺宋廷以来,即便是淮东制置使相公,也不敢让恩府磕头。许国这厮本来就是武将,竟然架子十足,让恩堂跪拜。真是该杀!”
刘庆福察言观色,继续拱火。
不得不说,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