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肉身投馁虎(第1/1 页)
“王兄认为此事不可行?”陈让见他只是在那儿笑,却没有说话,不免问道。
王安石沉吟道:“可不可行,没做过,谁又知道呢?恐怕谁都给不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来,但是,千百年来,什么最难?当然是改变人们的固有思想最难,庆历变法知道吗?”
陈让点点头,“知道,听说失败了,力主变法的富弼、欧阳修、范仲淹、韩琦他们几个,好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富弼去了郓州、欧阳修去了滁州、范仲淹去了邓州。
而韩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此刻正赶往扬州,王兄添为扬州签事,如果晚走几天,说不定还可以碰到他……”
王安石听到这里,心情忽地变得沉重起来,好半晌才叹口气道:“你刚才都说了,从范仲淹到韩琦,几位主要的大臣都贬职离京了,如果这样还不能说失败,那什么才叫失败?
想当初,范文正公向官家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政令。
十条主张,哪一条不是利国利民?一时间,朝野震动,社会气象焕然一新,却没想到这么好的改革方针,就因为夏竦的一封书信,被打得体无完肤,败得如此纯粹,可笑不?”
王安石说到此处,当真是痛心疾首,如果不是知道他的为人,如果不是知道他的志向,见他如此,陈让一定会叫他一声,好演员,请收下小弟的膝盖。
正因为,知道他的生平,知道他的志向,这才对他特别的尊敬,在他的计划当中,原本就有借助他变法的东风,实现自己的工业计划。
现在是庆历五年,而王安石真正变法却是在熙宁二年,离现在还有二十五年。
人生有几个二十五年?
这原本就是一个年纪轻轻干大事的年代,如果真的等到二十五年后,自己到老了,到那时候,是否还有现在的雄心和壮志,二十五年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相见不如偶遇,他今天之所以能在杭州的西湖遇到王安石,多半是因为王安石要回京述职,借这个机会跑来西湖游玩一下。
文人嘛,千百年来,似乎都好这一口。
而且大宋的官制,也是奇葩,每个任期都是三年。
三年后,需要回京述职,然后接受新的命令,这一来一去的时间,有好几个月,所以,你会经常看到这些官员在回京述职或者走马上任的时候,游山玩水,造访亲友。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诗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大宋的三冗严重,这也是其中之一。
大宋朝就是一个高薪养廉的典范,用陈让的话说,这样的官制,就是闲得蛋疼,所谓的四海升平,那都是这些官员唱出来的。
那些所谓的砖家教兽研究出来的所谓大宋的鸡的屁股点比多少,那就更加扯蛋了,因为他们所研究的,因为他们所研究的文献,都是那些官员文人记录下来的。
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谁最有话语权,当然是他们才有话语权,从他们那儿得来的信息,有几句是真的,陈让并不想去反驳什么,反正他眼睛看到的,跟记载的不一样。
或许,他眼中看到的,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比如眼前的这位仁兄,按照历史的记载,他这次回京述职后,将会去鄞县,也就是现在的宁波任职。
但是,要是他的脑袋抽了筯,跑去合州任职呢?
现在的合州知州姓林,陈让就很不:()大宋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