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2/4 页)
了制作这些软壁,宁远城内卖棉布铺子里的棉絮被褥己是被一扫而光。现在就是老百姓想要买被褥都买不到了,不过老百姓们也没有什么怨言,一个是现在是夏季,就算暂时没有被褥,也可以将就凑合。另外他们也知道,这是为了抵御万恶的鞑子,防止宁远城被破。所以也都十分配合!
因为每个宁远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一旦城破的后果是什么!好一点的结果是被掳到关外做牛做马,差一点的是直接送命!所以,每个老百姓都是十分配合,没办法,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啊!
由于垛口有数百个之多,所以金国凤和张麟麒商量之后,在每个垛口上配备边军五十人,也就是一个总旗的规模,另外再配了十名镇国军作为骨干。软葡萄里面夹了硬核桃!在城墙上还各建有草厂五间,高约一丈,宽约一丈,有十几个平方。上面盖上茅草苫盖,用于这些边军遮蔽风雨阳光。草厂外还竖着一根高高的竹竿。用来悬挂队旗与灯笼。
第七十六章 宁远大战(1)
此外每一队战兵身旁,都放了很多滚木擂石,到时候等到鞑子攻城的时候,就让他们尝尝滚木礌石的厉害!在一些首当其冲的垛口垛墙处,金国凤还让人在地上摆上了密密麻麻的拒马,拒马上满是尖铁倒刺,长的都有一寸多,虽然现在清兵穿的都是些牛皮靴子,不过就算是这样,一脚踩上去那也是铁定被扎破的。想想看,一寸多长的铁刺扎进脚里,那是什么感觉!十指连心,脚底也连心啊!所以说,经过一番恶战后,侥幸能登上城墙的清兵,在这些拒马面前,怕也要哭爹喊娘罢!甚至吃痛之下,一个立足未稳,从城墙上摔下去都有可能!
不但如此,经过张麟麒和金国凤商议。在城门口处,同样摆着几组拒马,就算到时候鞑子悍勇,可是脚下有拒马,身前还要面对枪林弹雨的打击,面对这样的情形。就算是彪悍如鳌拜,怕也是要头疼不已吧!
同样的。在一些重要位置,如南门两旁的城墙根下,壕沟的外侧,都是布置了不少拒马,铁蒺藜等物。反正是四两拨千斤,小东西可以派上大用处!可以这么说,经过金国凤,张麟麒的周密安排,整个宁远城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刺猬,而且还是浑身鼓起尖刺的那种,就等着鞑子来啃了!
此时快到中午,阳光猛烈,等到张麟麒和金国凤巡视到这里的时候,大多战兵们正坐在草厂内休息。这也是金国凤规定的,因为打仗就是一个体力活,比的不仅是斗志,还要比体力!所以现在,除了一些执行观察任务的军士,其余的边军没有任务在身的时候,都要养精蓄锐,保持充沛的体力!就是到了晚上,也是轮流派人守夜,余者放心大胆的安睡。这样才可以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
等到看见张麟麒和金国凤来了,这些边军和镇国军们都是非常振奋。而张麟麒和金国凤看了,也觉得士气不错,可堪一战。当然,这段时间边军们也都是吃的不错,每顿都有荤腥。
这也是他们士气不错的一个原因。所谓当兵,不就是一个穿衣吃饭吗!以前他们跟随在那些兵备手下,由于要被克扣掉最少三分之一的军饷,所以一日三餐,难得看见荤腥,可是现在被金国凤接管,那就大大不同了,金国凤原本就是一个治军严整的人,最是反对喝兵血。前几天又是以雷霆手段收拾了一批黑心千总之后,伙食那是大大改善了,不说顿顿大鱼大肉,可像以前那样顿顿都和和尚吃得差不多那是绝对没有了,而这就直接提升了边军的士气!
…………………………………
崇祯十二年六月,盛京。
盛京本为大明的沈阳,被后金攻占后,作为都城,在内中修建了皇宫。明崇祯七年,皇太极将沈阳改称为“盛京“。此时从盛京的城门中,正有一队队彪悍的正红旗清兵鱼贯出城,领头的正是鳌拜。
这次他是奉了皇太极的命令,领兵前去攻打宁远城的。其实这也是皇太极的一种策略,随着皇太极亲率的正黄旗在济南惨败,他的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所以,皇太极就安排了这次正红旗的出征,因为正红旗的旗主是阿济格,一向对他皇太极不满,所以皇太极这次才让正红旗出征,好暗地里消减他的力量……阿济格作为一旗之主,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派了帐下最得力的大将鳌拜亲征,阿济格不敢违背皇太极的命令,当然,他也清楚皇太极的用意所在,所以,他才派出了最心爱的大将鳌拜,打算打个漂亮的胜仗,给皇太极看看,也好提升一下正红旗的威望……
……………………………
三天之后,宁远城外,随着夜不收的禀报,鞑子终于来了,远远的只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