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1/4 页)
要说今天的宴席规格那是十分高的,上桌的都是一些山珍,像什么醍醐、麋吭、野驼峰,鹿唇、豹胎、酥酪蝉,肥嫩的黄羊肉、可口的沙半鸡、香味扑鼻的黑熊掌、酥烂浓香的犴鼻、飞龙吊汤、葱油鹿筋、还有新鲜的薇菜、全都是天生地长的野味。又是平常难得一见的珍馐美味,再加上总督府的厨子,那手艺自然是没话说的,滋味之美,让人含舌欲化。
“呵呵,钦差大人,眼下这里是在大明边关,没有什么好招待的,都是一些家常便饭,怠慢之处,还请多多包涵了!”洪承畴微笑着道。
“哪里哪里,洪大人太过客气了——上八珍中,已经上了三样,足见洪大人盛情了!”张麟麒微笑着道。中国八大菜系,其中上八珍为,狸唇、驼峰、猴头、熊掌、燕窝、凫脯、鹿筋、黄唇蛟,今天就看到了难得一见的三样,如果这都是家常便饭,那么老百姓平常家里吃的,都不知道能算什么了!
洪承畴听见张麟麒这么一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正所谓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洪承畴听张麟麒这么一说,就知道张麟麒是个识货的。其实今天为了招待张麟麒,洪承畴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他让厨子把仓库里的原本储存起来准备过年吃的驼峰什么的都拿出来了,可见是下了一番血本的。
“哎,如今地处边关,也只有那这些招待张大人了,”洪承畴笑着道:“在下出身金陵,呵呵,什么时候若是钦差大人有机会去南京的话,一定要尝尝那里的特产,金陵烤鸭!那滋味才是——”说着洪承畴脸上露出了缅怀之色。算起来他担任辽东总督已经半年了,在这边关苦寒之地,时间久了,就分外想念金陵那种温暖繁华之地了。
“咦,大人,末将听说金陵出名的不是桂花鸭吗?什么时候又出了一个金陵烤鸭了——”穿着华丽的大同镇总兵王朴奇怪的道。王朴虽然身为大同镇总兵,不过他的行为做派却更像是一些富家公子,对于各地的招牌菜也有涉猎,所以有此一说。
“呵呵,你有所不知,虽然金陵以桂花鸭出名,可是金陵烤鸭也是别具风味啊!只因深藏小巷才名声不显。说起来也是有缘,那卖烤鸭的铺子当年离着寒舍只有半街之遥。所以我才知道这无上美味的。”洪承畴有些感慨地说道,只是他说完后,却是有些自嘲,
在这个边关苦寒之地,在座的又是一些只懂带兵打仗的大老粗,那一桌的文官又都是辽东本地人,这些人能够知道金陵桂花鸭就已经算是不错了,至于深藏小巷的金陵烤鸭,又有谁知道呢?
正在洪承畴暗自感伤之际,却是有一个清朗的声音响了起来:
“哦,洪大人说的是金陵烤鸭吗,在下也有幸尝过,而且也是十分喜欢,要说起来金陵烤鸭虽然没有桂花鸭那么有名,可也是金陵一绝啊,是不是咬一口,吱吱冒油啊!”
洪承畴听了顿时大感诧异,在举目一看,说话的正是这次最重要的客人——镇国将军,西厂厂督,钦差总理大臣张麟麒!
“哦,钦差大人说的还真是一点不错啊!”洪承畴惊喜的看了张麟麒一眼,他没想到张麟麒竟然也吃过金陵烤鸭,而且还对金陵烤鸭描述得十分精准!洪承畴心中顿时生出了一分知己的感觉,然后他看着张麟麒那张年轻的俊脸,一语双关的道:“在下也是独好此物,如此看来咱们还是同道中人啊!”
其实就来到这个时代后,张麟麒还没有尝过此时的金陵烤鸭,至于后世的金陵烤鸭,那也是在听了后世的一个相声后,才有幸吃过的。(那是冯巩的成名作,如今想起来冯巩那独特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咬一口,吱吱冒油!给张麟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才在后世,一次和方剑屏一起旅游时,吃过金陵烤鸭!
在吃过金陵烤鸭后,张麟麒承认,金陵烤鸭确是风味独特!记得当时他和方剑屏二人吃了一只鸭子,却是足足用掉了三包餐巾纸,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鸭油多啊!那真是,咬一口,吱吱冒油!所以说,和金陵桂花鸭的皮白肉嫩、肥而不腻相比,金陵烤鸭的确是独领风骚!
就是和这个时代已经出现的北京烤鸭相比,也是不逞多让的。地道的“北京烤鸭”始于明朝。当时“京师美肴,莫妙于鸭,炎者尤佳”。北京烤鸭色泽红润,皮脆肉嫩,油而不腻,酥香味美。被誉为“天下第一美食”。现已成为中国餐饮的代表,全聚德中一只烤鸭,都要几百人民币!不过就算如此,张麟麒也认为金陵烤鸭也是一只奇葩!)
收回思绪之后,张麟麒品了品洪承畴的这句话后,脸上露出了善意的微笑,冲着洪承畴点了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