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页)
恰恰点醒了崇祯,让他认识到了自己在处理人事上的过于激进……
“多谢皇上手下留情——”张麟麒对着崇祯施了一礼,这一礼是施的真心实意,是冲着崇祯虚怀若谷,能采纳良言而施。因为在历史上,对于崇祯就有一种指责,说是他杀心太重,滥杀大臣,而张麟麒却一直认为,他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是本性好杀……在原本的时空中,由于逝者已逝,也无法,论证到底谁对谁错,可是现在,张麟麒亲眼看见了崇祯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从而表明了他就是一个伟大的帝王……
当然,如果崇祯一味逆行倒施,听不进良言的话,张麟麒就要考虑,是否还有辅佐他的必要了……现在既然是这样,张麟麒不介意为他征战四方,让他成就一世英名……
第四十四章 谋议
“多谢皇上,多谢皇上——”此时跪倒在地上的杨嗣昌听了,也是连连磕头道。这个结果对他来说是上上大吉的,原本在他的准备中,熊文灿能保住性命就算是不错了,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连降三级,去做个知府什么的,可是现在,只有降了一级,略施小惩。怎么能不让他感到高兴!因为熊文灿受到的责罚越小,他杨嗣昌这个举荐人的责任也就越小。
当然,作为老于世故的杨嗣昌,心中也十分清楚,若不是张麟麒在紧要关头声援他,怕是熊文灿绝没有这么好的下场的……想到这里,等到杨嗣昌起身后,冲着张麟麒递去了一个感激的颜色,同时心中暗暗庆幸,当初幸亏没有听杨慎的意见,和张麟麒交恶……
接到杨嗣昌感激的眼神,张麟麒也报之以一笑,示意他不必放在心上……其实张麟麒这么做也是出于本心考虑,因为在历史上对于熊文灿的盖棺定论上,总体认为他还是明末一个很有能力的官员,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虽然熊文灿有着贪财的缺点,可是只要好好约束,还是能干出不少贡献的。
如果就这么轻易被崇祯杀了,这是大明朝的损失啊,而且更为严重的是,长此以往还会养成一种定例,失职就杀头,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杀头却只要轻轻地一句话……这样下去的话,大明朝有多少人才够杀啊……所以张麟麒才要坚决的出来阻止!
“好了,既然熊文灿的事情已经定了,接下来商议一下,国勇要有二万大军出征,这钱粮的事情怎么筹措?”崇祯说完后,有意无意的看了杨嗣昌一眼。其实就职司来说,杨嗣昌是吏部尚书,不管这种事情,钱粮的事情是该户部尚书操心的,可是崇祯知道,要是这种事情问户部尚书钱敬忠的话,他就只会一句“微臣无计可施,但凭皇上圣裁!”而在崇祯眼里,杨嗣昌除了打仗不行外,其他的都是很有主见的,所以这会他想听听杨嗣昌的意见……
“这个嘛……”杨嗣昌沉吟了一阵后,缓缓地道“如今国库虽然略有充盈,可是如果二万大军出征,必定还是不堪重负的,可是这出兵又是势在必行,所以老臣以为……”杨嗣昌一面说一面悄悄地看了张麟麒一眼,其实杨嗣昌心中明白,崇祯是因为不清楚前线的事情,所以有此一问,而他亲历了涿州大捷,心中可是很清楚的,别人出兵或许真的会缺钱缺粮,而他张麟麒那是决不会缺的,别的不说,单是涿州大捷,张麟麒他就从鞑子手里缴获无数,据说金银都有上百万两,粮食无数……怎么会缺钱缺粮呢!
只是,通过今天的事情,杨嗣昌已经深深意识到,张麟麒对他的巨大作用,他也深深感激张麟麒在关键时刻的挺身直言……相对比,本来王承恩和他的私交也是很好,毕竟一个是吏部尚书,百官之首,一个是崇祯的总管太监,崇祯的绝对心腹!两人都有互相借重,互相帮忙的地方,可是就在刚才,在如此关键的时刻,王承恩却愣是一声不吭……两下对比,何其明显!所以说,杨嗣昌在权衡了一下利弊后,决定帮张麟麒一把,
“皇上,现在国库不丰,老臣以为,不如加征新的赋税,而这次起因是为了剿灭流寇,可称之为剿饷……”杨嗣昌小心翼翼的道。崇祯听了之后,半响不置可否,沉思了好一会后才道:“你详细说说,如何个加征法?”
“是——”听到崇祯感兴趣,杨嗣昌精神一振,连忙道:“既然是为了消灭流寇,这笔钱自然是应该天下百姓所出,所以称之为剿饷,而具体办法是,依田亩一体均输,不计贫富。以天下六百万顷土地计算,只要每亩加征二钱银子,就可以筹得饷银一百多万两,如此一来,军费无忧矣!”
“哦,这样啊……”崇祯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可是却没说什么表态的话,只是在静静沉思,崇祯心里其实很清楚,这虽然是个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