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3/4 页)
意外的发现,自家婆母始终嘴角含笑,连一丝埋怨她的话都没说。就连给她的见面礼也十分阔绰,是一整匣子的首饰。
“这是我年轻时打造的首饰,现在老了用不上了。当初分成了四份,给了你大嫂、二嫂还有你小姑子各一份。这些都是留给你的。”蒋氏送完礼解释着,“有些不时兴的,你就毁了重新再打新式样吧。”
“多谢婆母!”康玲珊拜谢后,十分郑重的收下了礼物。
接下来康玲珊和赵氏、王裕洋及王裕汀的妻子都相互送了见面礼。
最后压轴的才是王姒宝。
王姒宝先是以个人名义送上了自家铺子打造,她亲自设计,样式新颖的两副头面。接下来就是以摄政长公主的身份册封了康玲珊为正一品诰命夫人。接着便是宫里送过来的各种赏赐,给足了康玲珊的面子。
一场认亲仪式在十分和谐的气氛下结束。
…………………………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便是四年。在这四年里,能发生什么?能改变什么?
韶国的小皇帝许振华在艰难的熬过一冬天后还是驾崩了。
在这之前,有传言说王裕洵的私生子寻上了门,最后认祖归宗,并记在了王裕洵嫡妻康玲珊的名下被认做了嫡子。王裕洵也算是后继有人。
在办完小皇帝的丧事后,满朝文武几次三番跪求朱永宏称帝,都被朱永宏给婉拒了。
反正现在韶国已经以他为尊,他当不当这个皇帝也无所谓。而且,不用住到皇宫,不用被逼着选秀扩充后宫也为他省下了不少的麻烦。
另外他出行也不用摆皇帝的仪仗,很是随意。想什么时候去韶王府看自家的乖孙子,就什么时候去。他自己十分享受这份难得的自由。
老王家准备许久的藏书楼如期开张了,火爆的程度远超众人的想象。
现在,起名为“藏宝阁”的藏书楼,已经成为了天下文人都梦寐以求要参观和阅览群书之地。王裕浦正在张罗着在别处再建几家。
老王家开的大小书院也相继建成。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挤破脑子要入“藏宝书院”读书。藏宝书院对招收生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人才。尤其是藏宝书院开设的考前辅导班,对各类考试相当的有针对性。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在各种考试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让藏宝书院一举成名。
王姒宝最初那个普及教育的想法也在慢慢的被实现,从前一年试行的效果来看,相当的不错。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字、识字,并且关心朝廷每次下发的公告。这样,就保证了朝廷很多政令有效的实施。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结局
在詹事府的牵头下,先后在韶京和各地建了好几家女子医馆。
孙巧易至今也没有找到适合她的另一半。于是,没有成家的她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行医和教学上。孙巧易现在已经成为了韶国最有名的女国医。
这几年医侍们在战场上的作用也突显了出来。
原本没有人看好的医侍,在战场后方任劳任怨,精心护理每一个伤员。有越来越多的伤员在他们的照顾下存活了下来,并有绝大多数人完好无损的再次回到战场上继续拼杀。这个人数完全超乎了众人的想象,才让人们惊觉,他们的功劳究竟有多大。
韶国这几年吏治改革、土地及商业改革带来的巨大成功更是显而易见。
蛮疆余下的部落已经完全归顺,并按照王姒宝最初的设想被零散安置到各处。再加上韶国偷偷蚕食他国土地带来的成效以及闲国的依附,韶国的国土也在慢慢的扩大。
军事方面,除了军队人数在不断增加,人员伤亡在逐渐减少外,铁骑卫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更是让人闻风丧胆。往往他们人还没到,有些弱的敌军就已经不战而逃。韶国铁骑卫成了别国最令人头疼的一支军队。
很久以前,朱临溪父子二人在定国埋下的美人计开始奏效。
定皇南风正阳这几年几次用兵都以失败告终。在极度失望过后,他少了当初的意气风发,开始沉迷于美色,大有混日子过的意思。另外,他的几个儿子也开始了明争暗斗,搅和的定国这几年都不太安宁。
王姒宝当年被南风翌拿走的那个带铃铛的镯子被送了回来,这也算是了却了朱临溪的一桩心病。
雍国永盛帝夏明乾在前年驾崩,夏立轩即为。他这人比较中庸,雍国在他的治理下只能说不好也不坏。
敏国的变化不大,仍然老实的偏安一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