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造大汉 > 第23章 少年 学堂

第23章 少年 学堂(第2/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斩神:烛龙代言人,开局弑神枪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绥阳生而大明第一卷四合院里的小生活锦衣盛明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启明双子星综穿之她以人间气运为食北宋:只手挽天倾,我助弱宋开疆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龙十一这个大宋不一样遗梦南国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抗战:我升官系统就爆兵胜天半子,我祁同伟绝不屈服名柯:刀人?我可是米花好市民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百户闯明末帝业征程

给自己等人换地方当亭长之事的怨念都少了许多。王朗之名在上洛县可是如雷贯耳,他们走了多少门路都没用,现在县令张远有办法,还不赶紧支持。

王朗则联系自己的门徒,他深知这些人对经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们的加入将为学堂的经学教学带来极大的助力。他耐心地与门徒们沟通,讲述学堂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沟通的过程中,他仿佛看到了学堂未来的辉煌,心中充满了动力。

刘伟负责筹备教学所需的毛笔、布帛等物资,寻找合适的地方。他深知教学物资的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同时,他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地方作为学堂的校址,他希望能为学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他四处奔波,不辞辛劳,只为了让学堂能够早日建成。

徐庶则负责招收青少年进入学堂。他深知招收优秀的学子是学堂发展的关键,他深入民间,走访各个村庄和家庭,寻找那些有潜力、有志向的青少年。他耐心地与他们及其家长沟通,讲述学堂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心中也充满了责任感。他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一个个家长的心,让他们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学堂学习。

原前县令被罢官,其在任时建立的一座私宅被选作学堂地点,取名“少年”。这座私宅虽然有些陈旧,但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却别有一番韵味,作为学堂的校址倒也合适。它仿佛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宝藏,等待着学子们去挖掘和探索。

五天后,在四人的共同努力下,少年学堂正式开始投入使用。此前在县学里,王朗召集王氏私塾的学子前来主持低等教学任务。这些学子们个个朝气蓬勃,充满了活力,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耐心,为学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看天色尚早,王朗便给学子们上了一节早课。他学识渊博,讲解经学时深入浅出,仿佛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带领着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的讲解生动有趣,让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一旁旁听的刘伟和徐庶也被激发了对经学的浓厚兴趣,他们仿佛是两个求知若渴的孩子,紧紧地跟在王朗身后,请教学问。王朗喜爱二人聪慧,有问必答,三人时常一起探讨经学的奥秘,气氛十分融洽。徐福的变化是最大的,他本是游侠,粗豪不羁,和好友石韬一起读过书,但苦于没有名师指导,一直不得其法。现在有王朗教学,有问必答,他仿佛是一块干涸的土地,被知识的甘霖滋润着,读书人特有的书卷气在其身上悄然流淌。

第一批选拔出来的学子们个个聪慧伶俐,他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踏入了学堂的大门。学堂内,书声琅琅,气氛热烈,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这些学子们就像是一群稚嫩的幼苗,在知识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他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刘伟还将后世的水写之法告知王朗,他兴奋地说道:“王先生,此乃用清水在深色木材上写字,字迹可现,待字迹干后,又可重新书写,如此一来,节省了大量纸墨,实为一大创新之举。伟佩服先生高义,愿献给先生。”王朗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连连称赞道:“伟,果然聪慧,此法治学,实乃妙法,吾定当在学堂中推广使用。”

然而,治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守旧的百姓对学堂的兴办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少年们应该专注于农耕,现在正是开荒的好时候,而不是浪费时间在学问上。他们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对学堂的兴办构成了一定的阻力。

面对这些反对声,张远严肃地说道:“诸位,治学乃是为了让百姓有更好的未来,只有通过学问的提升,我们才能摆脱世代为农的命运。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让学堂办下去!”

刘伟也坚定地说道:“不错,我们不能被这些守旧的思想所束缚,我们要为了我们的县城,为了我们的百姓,努力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徐福则温和地说道:“大家莫要着急,我们可以慢慢向大家解释治学的重要性,让他们理解我们的初衷。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学问的提升,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县城更加繁荣昌盛。”

于是,他们亲自带人去挨家挨户谈心,向百姓们宣传治学的重要性。他们耐心地倾听百姓们的担忧和疑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治学的意义和价值。在谈心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百姓们的淳朴和善良,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经过他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星际之全能进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