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武时代(终)(第1/2 页)
第126章
汉武时代(终)
又一年后
上林苑
这一年里,以苏文、江充、李广利、刘屈髦四人为首的反太子谋反集团被粉碎,大汉真正迎来了拨乱反正。
相关的女巫方士也全部诛杀,而皇帝刘彻却依旧没有心情处理朝政,还沉浸在皇后和太子被自己逼到自杀的愧疚中,每日都在上林苑看着那些年轻的军官们打猎,回忆自己年青时的意气风发,至于朝政,则全部由桑弘羊和霍光处理。
“好!”
“子庆,厉害呀!”
一个十来岁的军官射中一只野猪,周围的其他汉军军官都对其称赞。
看着那个少年军官,刘彻仿佛看到了当初的霍去病和卫青,于是难得地露出微笑对身后的霍光说道:“把那小子叫来。”
“诺。”霍光答应一声,然后便上前将那个少年军官叫来。
不一会,那个少年军官一脸笑容地走来,等看到皇帝刘彻时,少年军官连忙屏住笑容正经严肃恭敬道:“臣,王鸿年,拜见陛下!”
“王鸿年,嗯,你的骑射不错。”皇帝刘彻这般说着,心中想的却是帝国双臂的英姿。
“多谢陛下赞赏!”王鸿年谦卑道。
“什么出身?”皇帝刘彻随口一问。
“辽东沓氏县。”王鸿年如实回答。
“辽东沓氏?”皇帝感觉这个地名好像有一点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因为实在是太久没接触过国家事务了,至于有关辽东的事,那已经十多年没关注过了。
“陛下,现任的辽东太守、当初的抗匈英雄王长治,他就是辽东沓氏县人士。”一旁的霍光提醒道。
“嗯?”皇帝刘彻仔细回想,然后渐渐地想起来了当初的王长治,虽然不如卫青霍去病,但好歹也是跟李广齐名的将领,于是对眼前的王鸿年笑道:“那你跟辽东太守王长治又是什么关系?”
“正是臣的家父。”王鸿年如实回答。
“哦。”皇帝知道情况后,又笑道:“当初你父亲也是个名将,可惜想要辞官回乡,被朕给他踢到辽东当太守去了。”
对于这种话,王鸿年不敢回答,只是默默低着头不敢说话。
此时此刻,皇帝心中已经决定停止穷兵黩武,转而休养生息,于是对于名将的兴趣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因此对眼前的王鸿年说道:“伱小子不错,朕打算让你到内朝做官,怎么样?”
“陛下……”王鸿年有些懵,怎么皇帝突然要把他弄进内朝,父亲不是说皇帝喜欢打仗的武将吗?所以才把他王鸿年塞进军营里混军功,让辽东王家持续出名将。
至于内朝,则是皇帝刘彻登基后自创的朝廷体系。
当时朝廷宫廷之内被两个太后把持,宫廷之外的朝堂上又被外戚和军功贵族们把持,于是他才会确立察举制,把地方上的豪强提拔到朝廷,让那些地方上的豪强去平衡朝堂上那些公卿世候的力量。
只是没想到,那些被提拔上来的豪强子弟,虽然确实帮他这个皇帝平衡了公卿世侯的力量,但也在这几十年里迅速士族化,正在逐渐成为新的公卿世侯。
与此同时,为了平衡两宫太后的力量,他又娶了平民出身的卫子夫,用新外戚来制衡馆陶公主等人,最后的结果则是,馆陶公主确实被扳倒了,但卫氏外戚也迅速崛起,许许多多官吏成为卫氏的党羽。
好在卫氏本身没有野心,卫氏外戚的核心成员卫青霍去病卫子夫三人都是忠于大汉的,所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只是皇帝担心卫氏的那些党羽有野心,逼着卫氏来一个田氏代齐,所以故意冷落卫子夫,稍微削弱一下卫氏的权势。
并且,皇帝还建立内朝,在内朝处理国家大事,直接跳过朝堂上的那些主和的公卿世侯,这样做自然是成功的,但渐渐地,内朝又成了新的外朝,所以他又不得不重用苏文等人。
因为掌控不了朝堂,为了跳过外朝,于是在朝堂之上又设立内朝,直接在内朝行政,而内朝的核心就是尚书台,等到了内朝也有点控制不住了,就又在内朝上设立中常侍之类的贴身官吏进行贴身办公。
如果以后中常侍也控制不住了,可能又要在中常侍之上设立更贴身更紧密的制度。
无论设立怎样的制度,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掌权者当前无法真正地牢牢掌控权力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设立相应的机构制度或势力,如内朝、内廷、外戚、宦官等等。
内朝中常侍就是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