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以暂时钳制东北、华北“共军”,取得部署长江防线,组训新兵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蒋介石对傅作义的部署也未作异议。
正当蒋介石安枕于华北战场喘息之机的时候,中共中央军委已命东北野战军八十余万人,华北军区约十三万人,连同地方部队总共约一百万人,合围华北。
12月中旬,肖劲光率第一兵团到达北平附近,担负起了切断平、津之敌联系的使命。
肖劲光、陈伯钧、解沛然等兵团首长成天伏在地图和临时沙盘上,研究敌情,调兵遣将。肖华这时已调离第一兵团。因此,肖劲光更忙了。
中午吃过午饭,肖劲光顺着司令部门前的那条马路,一边考虑部队展开问题,一面朝作战室走去。部队在这休整了两天,该动了。从哪动手最有效呢,肖劲光在反复问自己。
来到作战室,没料到副司令员陈伯钧早已伏沙盘上,手拿着一叠敌情通报,对照着一边看一边比量。他抬头看见肖劲光进来,放下手中的资料,说:“司令员,我部是不是向南、向西展开,这样,一个是有利于截断敌人平津通道,另一个是与北平之南的守卫部队相呼应,卡住北平的东南大门。”
肖劲光看着陈伯钧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先敲掉通县、马驹桥之敌?”
陈伯钧答道:“对!”
肖劲光低头踱步。他也想过,这样展开部队当然是最利于截断平津之敌联系的。但他总觉得部队的下一步运动太拘束。他想从东、南、西三面靠近北平。
“然后呢?”肖劲光又抬头望着陈伯钧。
“然后,继续向西。”陈伯钧答道。
“如果从东、南两个方向向北平迫近,你觉得兵力如何?”肖劲光试图露出自己的想法。
陈伯钧想了一想,说:“如果傅作义不全力向天津靠拢,我们的兵力是够的。”
肖劲光又思考了一会,大声说道:“好!先同时敲掉通县、马驹桥、青云店地区之敌,然后从东、南、西向北平逼近。”
“我同意。”陈伯钧点点头。
“走,找参谋长去!”
两人风风火火走出作战室。
北平市内,傅作义在住处躁动不安。
他根本没料到林彪会闪电入关。尽管他已经放弃了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将兵力收缩到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地。但,他还是没有来得及全面部署,让解放军把他的五十万人分隔在三个地区,相互间很难呼应。
从卧室到客厅,傅作义自己呢喃自语:“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北平通县。永乐店。
肖劲光在这里安下了兵团指挥部。通县、马驹桥、青云店之敌一日之间就解决了。敌人两个保警中队和另两个营的兵力被歼,少量敌人逃进了北平城。
参谋长解沛然匆匆找到肖劲光,“司令员,野司指示我部,迅速控制北平东南地区,构筑强有力的阻击线。”解沛然一边说,一边把野司来电递上去。
肖劲光看过电文,迅速作出决定:“参谋长,请从速给三纵、六纵、十纵发报。令三纵以一部控制南苑机场,阻止敌机升降。另一部在北平东南方向布置两道阻击线。随时准备阻击北平方向出击的敌人。十纵在采育镇、廊坊、四州、万庄一线,迅速构筑有相当纵深的阻击阵地,阻止天津方向可能出动的接应之敌。其余全部集结于马驹桥附近,作为机动兵力。”
参谋长解沛然作了简单笔录,转身出门。
肖劲光走到地图前,又开始了他对着地图的思考。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肖劲光从围困长春的经验中,已经熟悉了这类战役的特殊规律。总体部署在深思熟虑中完成之后,他便开始着手北平东南两面的主要地理,敌人防御配系的战役战术侦察。
几天来的大量工作,初见成效。
敌人整个防御体系是以古城墙为基本依托,并充分利用古城墙外围的古坟、砖窑、古庙、工厂等特殊地物作防御阵地。
据侦察一组查阅古籍得知,内城基厚十八米六,顶厚十五米,外城基厚近十米,顶六米六,敌人对城墙的利用,可谓费尽心思。东面一般布置两层射击阵地,城上有单人掩体,突出部分有重机关枪掩体,城顶有交通沟,部分地区还有一些坑道式战壕。
据侦察三组报告,基本摸清敌人兵力部署和纵深配备情况。敌人阵地上何处有暗火力点,何处是地堡群,何处有什么样的炮,共多少门,也大体弄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