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页)
驾驶课理论和实践课,很顺利地拿到了驾照。虽然这些年摸车的机会不多,但是驾驶就和游泳一样,一旦学会就变成一种本能。
开着车行驶在S255省道上,萧风体会到了和以往搭乘客车截然不同的感受,更加自由、轻松。
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萧风更想开那些价值上百万的豪华名车,只不过滇西地区的路况太差,买好车纯粹是折腾罢了。
自驾的萧风只花了不到五个小时就从姚州赶回了银杏村,如此高速和缓慢的公共交通工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约了起码一半的时间。
因为银杏大道的砂石路基已经基本完工,萧风也就没有把车子停放在澜沧江东岸,而是开过了铁索桥,直接把车子开上了萧家老宅前的坝子上。
萧风的车子一出现在村子里,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自从钢索桥建成以来,偶尔也有外地送货的车子进入银杏村,这就已经让村民激动万分,而萧风买回了整个银杏村第一辆汽车,给村民们带来的巨大冲击可想而知。
虽然这是一辆不足5万的低端越野车,在城里人看来毫不起眼,但是对于银杏村的村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这些天以来,无论是银杏大道开工、镜湖公司成立还是供电、网络系统的开通,都让村民意识到一场巨变即将来临。而银杏村第一辆汽车的出现,更是加剧了村民们的思想变化,让他们开始为将来做出更多的思考。
在不经意之间,萧风的所作所为正在逐步改变村民们的思维方式,开阔村民们的眼界,这对于银杏村的未来至关重要。
“九哥,你就买了这么一辆破车呀?”绕着塞弗转悠了几圈,又爬进驾驶室摆弄了一番,萧强冒出这样一句让萧风郁闷的话。
而在一旁,萧大志也是频频点头,对于萧风的选择相当鄙视。
这些天以来,萧强和萧大志在网络上看过大量名车、豪车的资料,原本以为萧风会买一辆诸如路虎、宝马X7之类的豪车,再不济也买一款切诺基嘛。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萧风为镜湖公司添置的第一辆车子居然是塞弗,实在是有些失望。
“你们两个还想开名车呀?”萧风给他们俩每人一个板栗,说道:“在驾校给我认真点学习,早点拿到驾照,以后再给你们买一辆皮卡送货!”
镜湖公司草创期间,一切从简,奢靡之风实在不宜倡导,这一点萧风倒是想得很清楚。当然,将来以自己私人名义购车,就不在此限了。至于萧强两个小子,萧风才不会给他们买什么好车呢,皮卡是最适合的车型。
“哦!”一听萧风如此坚决的口风,萧强和萧大志就如同是霜打的茄子,垂头丧气。
车子买回来之后萧风并没有把它当成摆设,当天就带上萧强、萧大志到镜湖边上的晒谷场,上手练车。
这几天,他们俩已经在驾校上了几天的课程,只不过驾校里一辆破普桑都要七八个人甚至十几个人轮流实践,萧强摸方向盘的次数屈指可数。
现在萧风把车子买回来,正好给萧强两人增加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尽快掌握驾驶技术,早日拿到驾照。
银杏村的晒谷场位于镜湖和村子之间,银杏广场附近,是村民翻晒麦子、稻谷以及其他农作物的地方;是一片面积超过30亩的庞大区域。这片晒谷场基本上也呈现了银杏村的一些发展脉络,从最初的三合土地面到如今的水泥地面,展现了银杏村越来越好的生活水平。
以前晒谷场的主要作用是在农业生产领域,不过今天开始,晒谷场开始拥有一个崭新的功能,那就是充当练车场。
萧强和萧大志都是年轻人,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再加上在驾校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在晒谷场练起车来倒也是像模像样。很快,萧风就不需要坐在车上对他们进行指点,而是站在场下看着他们两个轮流练习。
萧强两人在晒谷场练车,引得村民们强势围观,毕竟这在银杏村可以算是新鲜玩意,放在两个月之前,村民们从来没有想过有这样一天。
萧强学车不亦乐乎,村里的年轻人也是心思浮动,纷纷找到萧风,希望能够加入练车的行列,尽快掌握一门技能。
在此之前,镜湖公司曾经承诺,可以替村民们垫付诸如学车、会计等职业技能的费用,村民们只需要在预定的时间内归还就可以了。
在没有直观刺激的情况下,报名学习职业技能的村民少之又少,但是当赛弗车买回来,萧强两人在晒谷场练车的举动立刻让村民坐不住了。
面对村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