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亭台供书院学子游玩,不少亭子里都有人安坐其中,听着空山鸟语闻着书卷的墨香,真是人生一大乐事!所有的行人一进入这里便会主动的安静下来,生怕打扰别人,原本就喜欢读书的韩通文竟然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
行至半山腰,便可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的建筑群,双层飞檐单门,门上高悬李渤手书的“青崖书院”横额。门前古树垂荫,溪水轻吟。此时的书院大门大开,一年岁不小的老者躺在大门旁树荫下的摇椅里边着大门便闭着眼休息。
“老人家,您好,我是来拜访吴青河先生的!”叶柳道
“拜访吴先生?你是他什么人!”老者睁眼
“家父叶天南二十年前曾是吴先生的门生,今日路经白鹿洞书院替父特来拜访”
“哦?原来是吴先生得意弟子的儿子啊”老者笑盈盈的起身,弓着腰将他们往书院里带“走吧,我带你们去吴先生的住所,吴先生现在正在上课,一个时辰后才有时间”
踏入书院一个个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面影壁,影壁上面的字龙凤凤舞,绝对是出自大家手笔。
“青崖书院学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之目。尧、舜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接物之要。余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韩通文在此驻足很久,感慨良多,上一世的教育都是以钱为中心,而忽略了人最重要的德行教育,所以根本感觉不到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孩子从小就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把所有陌生人无论好坏先全部当成坏人来对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报纸新闻上面记载的那些韩通文权当他是在放屁,亲眼看到的才是真的。重生在这个人性光辉的时代韩通文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舒心。
第二十七章 破山
越过影壁便便看到许多类似与教室的建筑,但每个建筑建造的地方都不同,看上去毫无规则但却别有韵味!或是建在半山腰上,或是建在一道瀑布之旁,每一个建筑都能欣赏到不一样的美景。但最吸引韩通文的确实那建在满是桃花的桃树林中,此时的桃花开的正盛,一朵朵的粉红挂在枝头,地上散落缤纷,真的好美,韩通文能闻到这清香的气味,想象着漫步桃花丛,韩通文有种无比享受的感觉。
“人间四月芳菲尽,书院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韩通文不知不觉的吟诵出了这首诗
“哦?文采不错!”门卫老者笑道
“多谢!”韩通文笑道
“那里是文院,吴先生平时就在哪里上课!”
门卫老者一直将他们带到一片似乎是书院先生住的地方,一栋栋小屋鳞次栉比
“哪里就是吴先生住的地方,吴先生老伴去年去世了,就剩他一个人,你们在哪里等等他吧”老者说完背着手又走了
这是一片开阔地四周满是各种刚抽了嫩芽的树木,草地上一抹抹生机勃勃的嫩绿。韩通文带着乔松二人一起继续往山上走,两侧除了树木还有一些石壁,石壁上刻着一些先贤名言,或者是诗词之类的。花了不长的时间便来到了山顶,放眼望去尽是云海蒸腾,一侧的绝壁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