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shit;保定的号,7月份消耗了42元。最新余额26元。新卡呢?几天内消耗了一百一十。
7…25日;想不到南京书城就是大众书局。跑过去,结果没有自己想要的金融联考的书!
悲哀,比不上保定的地下图书城了。白白浪费我跑了三个小时(12点…3点)。回来后上网一查,更加悲哀,上一站就是南京大学及其周边的考研书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重复生活
前天在公交电视上看了一则广告:是捐款给干旱地区建水窖。那种干旱下的生活使人难以释然,那满脸干涸褶皱的大妈,要晒日头,行走老远,然后在一水窝里打出浑浊的水来,还有脏兮兮的孩子舔碗的镜头。
镜头回到现实,我明天要上班,每天要上班,感到很累。
大妈今天要打水,明天也要,她也累,而且无力改变现状。
我很累,每天却有自己的时间去进步。贫困地区没有,它们连最基本的进步的机会也没有,何谈改变落后面貌。
但是这样的生活,只要这个水窝不干涸,只要这里能维持一线的生机,他们一日就不会离开这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会重复的生活下去,像一个石塑的站岗士兵。
如果说,我还有点羞耻心的话,就给自己一个耳光。好好的上班却感觉很累,那是因为没有呕心沥血的拼搏,没有全力以赴的拼搏,白龙马说心还没有变成石头;我的心也还没有变成利剑,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我想做的)。
我愿意用我的所有剩余时间去争取自己和别人的自主生活,而不是身不由己的重复生活。如果几十年后,我做到了,我可以自豪的像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说:我的生活没有虚度。
我的大学
小学的时候,学校一般都是本村的。于是这个村子里的小孩们被聚集起来。
到了要读初中了,开始散开到二三所学校,也开始到镇上生活。
到了高中,有些到了县城,有些在大一些的镇,或者好的到了城市。
读大学,于是干干脆脆的被一火车拉到全国各地了。
聚聚散散,多少故事。
闲话少叙,我所接触的大学不过如下:
城市:
在这个城市,你就要去电影院,游泳馆,KTV,旅游景点,在这个城市的同学的家,医院,理发店,菜市场,租房,饭馆,网吧,超市,电脑电子城,书城,专卖店,公园,火车站等等。
学校:
图书馆(报刊书籍),自习室,宿舍,操场,电脑房,食堂,澡堂
大学宿舍:
中学的时候,我们的宿舍也就是棉被蚊帐,饭碗,肥皂洗衣粉牙膏盆子衣架之类的小东西。
读了大学,引进了电脑,手机,啤酒与宴席,桌子与图书馆的书。
任何一件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看着这些塞满商品的屋子,你会深刻体会什么叫做商品社会。
如果说这些地方不值得留恋,那么发生在其中的故事和个人的成长是万万摆脱不了的呢。
如果是投资者的话,要建一个学校,就是这么简单。
合作规划(比如招生资格,合作院校),买一块地,招人招生(安排食宿),学校基建(买电脑,书籍),建设网络及资料处理,上课等校内活动的展开。我们的学校就是这么从无到有的。
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直接带给这个社会技术进步,除了培育有知识(模仿的知识)的学生。
而作为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这种“移民”,只好越过这些进步缓慢的硬件,提升软件,升到与国外同步的水平。看的是美国电影,学的是美国知识(外文书籍技术,外国科普节目),听的也是英文歌,玩的是国外的游戏,看的是国外的风景,上的是国外的网页。
这便是我的大学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随想
其一:
如果用什么话来形容自己的整个二十多年来的故事,两个字:失败。好像,现在的80后有些都有这种自我评价的。
等自己真正知道这两个字的时候,才知道如何悔改。
想想自己从来想不到也去不注意的人生过程,现在看来,似乎为时未晚,甚至有些起色。
长到20多岁,还从来没有自己做过饭!悲哀。
长到20多岁,作为一个从湖区来的南人,居然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