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2/4 页)
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保存证物的观念。
直到他升任正阳县令之后,才知晓这是吏部的考核手段之一。
对于官员,吏部每年都会进行考核,这考核的指标之一就是破案率。
通常来说,破案率越高的官员,得到提拔的几率越大。
但这种情况之下,就会使得某些官员为提高破案率,妄造假案。
吏部为了解决这种事情,就下令各级府衙必须备有证物间,待吏部考核之时,结合证物对各个案件进行对比。由此而判断官员是否造假。
虽说这种方法尚不完善,但在古代社会却是已经进步许多了。
证物间内除了并排的木架之外。还有许多堆积起来的木箱,木箱之中放着年代久远的证物。
“大人。这么多东西,要如何寻找啊?”陶箬竹看着满屋子的证物,有些头疼起来。
李沧海看了下周围,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离开罗家之时,李沧海曾问过罗忠,那木盒的存放之处,但罗忠毕竟年事已高,加上他只来过一次,早已忘记具体的存放之处。
李沧海思索了片刻。沉吟道:“既然那东西是在十四年前被放于此,那就先找一下十四年前的箱子。”
十四年前的箱子被押在两个木箱子下面,但那些箱子异常沉重,李沧海又喊了几名衙役帮手,才将两个木箱给抬了下去。
打开木箱之后,李沧海等人在里面仔细的翻找着。
然而,几人反反复复的将里面的东西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罗忠口中所说的那个木盒。
“大人,这可如何是好?难不成要将这里所有的箱子都打开找一遍不成?”陶箬竹挠着头。不无泄气的道。
这么多箱子,若是全部找一遍,单凭他们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
李沧海站起身来。他拍了拍手,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眉头一时间皱了起来。
“放在木箱里的证物都是时间过的太久。由法曹一件件清点之后放进的,而那木盒则是洛阳府尹亲自存放。应该不会在木箱之中。”李沧海想了想,他仔细地观察着周围。把自己想象成了当年的洛阳府尹。
从罗忠口中,可以看的出来,当年的洛阳府尹是名忠义之士。
他同三法司一起主审秦复案,但却并未因此而屈服于李林甫,而是将那些所谓的‘证据’给藏了起来。
那么,他之所以藏起这些‘证据’,原因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秦复沉冤昭雪之时,可以当作真正的证据,展现给天下人。
罗忠说过,他们同一年相继辞官,吏部尚书是最先辞官归隐,惨死于山贼手中。
那时,他们余下三人皆已心有猜测,这是有人想要杀人灭口。
洛阳府尹自然会想到自己有可能会丧命,这种情况之下,他心中一定希望有人在自己身死之后,能够找到那些‘证据’,如此他们才不会死的毫无价值。
“如果是我,在这种情况下存放木盒,一定不能太过隐蔽,但同时那个地方又很容易被人忽略。”李沧海站在原地,转着身子朝周围看去,仔细的寻找着这种地方。
房梁、桌角……
蓦然,李沧海的眼神停在了房间正中的一处影壁之上。
影壁上所雕刻的乃是一尊獬豸,獬豸脚踏祥云,昂首挺立,给人一种沛然正气。
李沧海走了过去,他仔细的瞧着影壁,影壁上的獬豸乃是木雕,纹理清晰,栩栩如生。
然而,李沧海却发现獬豸下颌处的鳞甲,与周围竟有些出入。
周围鳞甲全是顺麟,而只有下颌那片鳞甲,竟然全是逆鳞。
“这逆鳞向来只有一片,为何这尊獬豸却有着这许多逆鳞?”李沧海眉头微皱,稍作犹豫,便伸手摸去。
当他的右手摸到那些逆鳞之时,他心中顿时一喜。
因为,他摸到了一丝缝隙。
“找到了!”李沧海沉声吐气,右手微一用力,顿时将那块逆鳞给扣了出来。
陶箬竹立即围了上来,他看到李沧海手中拿着一个比巴掌大上一圈的木盒,木盒厚约三寸,正面雕刻着鳞甲,反面则雕刻着一朵牡丹,放入獬豸下颌,正好能够将那处空缺给填上。
“大人,这就是那个木盒?”陶箬竹看着那木盒,啧啧称奇道:“那位大人能够以如此巧妙的方式,将木盒藏起,也就只有大人目光如炬,才能一举找到啊!”
李沧海也是感慨万千,当年的洛阳府尹心思又是何等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