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丰麦镇的希望(第1/2 页)
最终的结果是滩涂都被分成小块的稻田。因为之前没有人整地,大面积围田地势差造成原来旱的继续旱,涝的还是泡在水里。
通过实践,改成小块田,在每一小块地中,地势相差不大,只要池子里有水,基本整块地都有水。
围地也变简单了,相隔半米远钉入小木桩,内侧立着带帘子,中间填泥,再铺草帘子砸实。虽然费劲,但总算能围出一块块稻田了。
因为工具少,一天只围出来六块稻田,田里都被人工舀进了水,干旱的秧苗贪婪的吸收着水份。
“目前只能靠大家的辛苦,人工往稻田里灌水了。距离几百米可以挖个两米见方的大坑,大坑与湖里相连,等我回来就安装水车。”
虽然不懂什么是水车,但族长的吩咐照办准没错。秦明连忙答应下来。
“水里的先不用管,抓紧时间把干着的围起来注水,保证秧苗存活。工具马上送过来。”
第二天,一行人返回渔水镇。休息一宿,继续返程。
此次外出历时近一个月,将给二个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目前暂未显现而已。
田里的绿油油的麦苗已经长到30多厘米高,因为巫与松的重视,野草都被及时拔除。现在只要与麦苗长的不一样的都是被清除对象,这片受族长青赖的麦田被特殊照顾,长势都超出秦卫国的预料。
微风吹来,麦苗齐齐的弯腰,风一过,麦苗又重新站直腰杆。真和海浪一样,此起彼伏。微风阵阵,麦浪滚滚。
情之所至,不由啍唱起来:
风吹麦浪稻花儿香
黑土地养育着咱的爹娘
每年的冬天都大雪飞扬
热热的炕头上唠唠家常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荡
清澈的小河在潺潺流淌
东北人爱吃那酸菜血肠
秧歌扭起来人们喜洋洋
大东北是我的家乡
唢呐吹出了美美的模样
哥们儿相聚必须整二两
醉了月亮暖了我心肠
大东北是我的家乡
我就在这嘎达土生土长
东北人的情东北人的爱
贼拉拉的爱你呀我的家乡。
身边几个常随族长身边深受熏陶的人,如明月流水一众秘书等,从欢快的歌曲中,已经体会到意境之美。
看着眼前麦苗和稻秧,在风中摇摆,在淡淡泥土气息中,有着淡淡的青草清香。想冬天外面大雪风扬,大家坐炕头上聊天打闹。再看看现在蓝天中白云朵朵,田边的溪水哗哗地流淌。想起那几次吃着野菜炖血肠,喝多了酒,可不是看月亮都晃荡吗,内心里却暖暖的。部落又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大家都把这里当做家乡。至于什么秧歌唢呐的有几个不懂的不是正常吗?
“族长唱的太好了!我仿佛看到了那种景象。”明月首先欢呼。
“如诗如画。”流水称赞。自从来秦部落学习文化之后,词汇量突飞猛进。秦卫国在向大家推广诗词之后,又把自己能想到的唐诗用炭笔都写在墙上,供族人学习。唐诗之后是宋诗。唐宋两个文化上最璀璨的时代,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唐诗和宋词。放眼秦部落,受益最大的就是流水这位满脸皱纹的女人。
“族长来一个。”彩云等几个秘书起哄道。
“我们是来干活的,又不是来游玩的,什么来一个。瞎胡闹。”秦卫国也是触景生情,心情愉悦,不由自主吟唱出来的。不能因为这个耽误正常工作。
看完麦田,直接去往稻田。
此时水稻秧苗也长到20厘米高,完全可以移植了。水稻田也完全泡足了水,脚踩上去直接就会陷入。
这次插秧全用的年轻女人,看重的是她们的机智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在秦卫国的悉心教导,又手把手教每个人的情况下,大家很快投入实战。说是大家,其实也就30人。
“速度可以慢下来,但秧苗一定要插到位,插的整齐。”秦卫国对包括明月和一众秘书的插秧队员说
“这样做有什么讲究吗?”明月一边弯腰把秧苗按在泥里,一边好奇地问。
“方便管理?,种植成一条直线后,我们以收割、灌溉、施肥等活动都能提高劳动效率?。还可以提高产量?,成行栽种可以增加种植密度,能在相同耕地上种植更多的水稻,进而提高产量?。”秦卫国直起腰,捶了捶酸溜溜的背。自己真不是干农活的料。
最终花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