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岂知那漂母听后怒道,你说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尚不能解决一rì三餐,靠人济救,已是百无一用了,我老婆子亦替你汗颜的;再说你不去想法子找活儿谋生,如此空口你还谈啥将来发达了要来重重谢我的话,我是从未曾如此想过的。淮侯大羞,却是仍然坚定自己的志向与选择。后来淮侯得封为楚王归来,果不食言,自重谢了这位漂母一千黄金。”
华先生笑道:“这便是所谓的天降大任之前必先困惑劳苦之理,淮侯如此,你家爷亦莫不是如此,外出七年,历尽了多少风霜雨雪,才终成正果!”
任天琪摇摇手,笑道:“华先生过誉了,小可微不足道,莫不是处处得以侥幸,徒有虚名,乃无名无才之辈,岂可与淮侯相比!别让前面的老人家笑话了!”
老汉好似未听见般,只顾引众人往竹林深处走去。
老汉边走边道:“老汉啊今年已是八十有五了,这一生可说是阅人无数了。方才瞧得众位之面相,均是贵不可言,实奈罕事哪。显贵当首推这位小公子爷。瞧其之面相,定可颐养晚年,儿孙满堂;瞧其之背相,当位及人臣之极,安邦定国之材啊;若说得天地庇护也可得地一隅。只是可惜这一生倒也要吃得不少的苦,尝得莫多的周折才是,此所谓尝遍苦中苦,方可人上人啊!”
华先生惊喜笑道:“自古莫不如此,老丈竟有如此jīng见,佩服,佩服!”
宫铭笑道:“瞧不出老丈亦会相面的?”
老汉呵呵一笑,回首驻脚道:“相不相命的亦已活了这么一大把年岁了,又有多少事是不能看透的呢?瞧,前面快到了,相传前面的石碑林便是淮侯的故居所在,石碑皆是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之时所立所写,后人又请得能工巧匠所立所刻的。”
众人抬头瞧去,就见一片竹林古木之中耸立着许许多多的石碑,中间还有一八角的石亭,红柱绿顶,翘檐圆顶,亭中竖一块高大的石碑。
老汉回身沉默了良久,方回头笑道:“淮侯故居便在眼前了,目光能及;想吊唁古人各有各的兴致,请恕老汉就不打扰各位的雅致了!”
任天琪众人倒身便拜,谢过那老汉。
老汉还礼,走到任天琪面前,停顿了一下,笑道:“太史公所言是句句在理啊,老汉最为欣赏的却是那句: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只是可惜了少年人书少读了些必然xìng子不够稳重啊,哎,可惜啊。到是年轻人眉目之间冷热两股煞气并存小老儿可是平生首见,难断祸福啊!非大智慧大起伏所不可救也!”老汉对着任天琪展颜一笑。
老汉说完自是一颤一摇地去了。那只小黑狗不知晓何时已经是跟在了老人的脚边。空旷的林中回荡着老人的歌声:
风兮,绵延千年几多长,终吹不去心中百般惆怅;
花兮,斗艳chūnsè添清香,化为土为鬼雄难免心伤。
任天琪自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老人此话何意,忙抬头瞧得一点红。
一点红亦是瞧着老人的背影百思不解,回头又瞧见任天琪正瞧着自己,忙笑道:“此话是说楚汉相峙时,谋客蒯通力劝淮侯拥兵自重,三分天下时说的一番话。结果淮侯却回以: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来拒绝了。知恩图报,人之表率啊,可敬可敬!”
任天琪闻听沉默不语,低头跟在众人身后走着,心头却是再仔细回味着淮侯的这几句话。
华先生一语不发,独自留在当地瞧着天空发呆。
众人来到石亭前,就见亭中石碑上镌刻着:大汉淮yīn候韩信之故居所在。
字字苍劲,龙飞凤舞。
众人站立于碑前久久不语,內心自是无比的澎湃,仰前人之伟,赞前人之功,叹当世之乱,憾己之不顺。
一点红命秋月与沙乌尔摆好酒菜,众人于碑前恭恭敬敬三鞠躬三磕首,人敬三杯酒洒落三滴泪。
众人又观看了其他石碑,自是见到了不少的评谈淮侯生平与功绩的诗句。
这挑得上口的便有:
悼淮候
坐论霸王收三秦,暗渡陈仓千古名。
破魏收代广武君,岂知平齐藏私心。
知恩图报未三国,垓下除楚立功勋。
若秉年轻鸿云志,何绝吕后九族尽。
念淮河
身贫不欺冲天志,
辗转只为夙愿归。
心存恩义不求异,
命绝吕后唯心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