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4 页)
边税是其他各地的商品进入并州时需缴纳的一种税金,相当于今天的关税。
于是,陆风当年的欠款,就用新的赋税政策抵押了。
而一听说五之税一的商税,河内的众乡绅和富商全都傻眼了。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是重农抑商的,东汉也不例外。东汉末年的商税大约是十之税五、六左右,是很重的。所以,一听说如此轻的商税,众乡绅和富商便赶紧把借据都烧了,生怕这个东西影响自己在并州发财。
当然,等到商税大面积推广时,他们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那时候,他们已经在并州站稳了脚跟,并且,已经大赚了一笔,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在改革赋税的同时,陆风也改革了徭役制度,大大减轻了并州百姓的负担。
新的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一出台,各地的商人和百姓便纷纷涌入并州,再加上两次打退了匈奴人的入侵,并州曾经的苦寒之地竟变成了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
于是,并州开始崛起,幽、冀、司、雍、凉等地日渐落后。
而面对不批涌入的外来人口,并州上下都忙得团团转。边地需要移民,尤其是定襄。军队需要补充,又要开始征兵、练军。而政务院,又要忙着登记造册,分配土地,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就在并州上下忙成一片的时候,陆安和余庆终于从洛阳回来了。
余庆是谁?看到这里,或许很多兄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我就先解释一下吧。
余庆也是晋阳流民出身,晋阳军校毕业,现年25岁,武艺高超,可以和高顺大战几十个回合,现为侍卫营右营营长。
打了一个大胜仗,自然要向朝廷表功,而在表功的同时,陆风自然还要贿赂一下朝廷的贪官污吏。所以,陆安不仅要带着陆风的奏折去洛阳,还要带着一些金银财宝。而这一路上,自然也需要一个人护送。典韦是贴身之将,不可轻出;管亥是晋阳城守,更走不开。其余的人,也都各有执事,无法分身。所以,这个重任便落在了余庆的身上。而余庆也幸不辱命,平安的把陆安带了回来。
陆安回来以后,还带回来一个小太监,当然,是传达皇上旨意的小太监。
灵帝也很照顾陆风的面子,又给陆风升官一级:由破虏将军变成了荡寇将军。
众人庆贺完毕,陆风便赶紧向陆安询问京城的形势。
陆安道:“朝中大臣对主公的改制颇有微辞,不过,由于鞭长莫及,也没有什么办法。并且,有些人还接受了主公的贿赂,自然就不会说什么了。
皇上依然昏庸,张让依然嚣张跋扈,大将军何进依然无所作为,而蔡老却依然在弹劾张让。并且,蔡老在洛阳的形势不容乐观,恐怕会再被贬官。”
听了陆安的讲述,陆风点头说道:“通知我们的人,要密切注意朝中的形势,如果老师出了什么问题,一定要设法营救到晋阳来。”
第八十二章 再次扩军
更新时间2007…11…12 6:05:00 字数:2156
并州的赋税制度改完以后,晋阳终于来了一个大人物。这人不是别人,就是甄逸的大哥,甄向。
甄逸出仕以后,便不能再管理家族的生意了。官不可商,商不能官,这是并州不成文的规矩。其实,本来甄逸也不想再管理家族的生意了,因为甄逸毕竟是家中的次子,不能继承家族的产业,所以,甄逸才会选择出仕。
在甄逸的安排下,陆风和甄向做了一次长时间的磋商。
磋商的结果是:甄逸继张世平之后,成了并州的第二个国商。国商受政府保护,税金翻三倍,经营并州的重要产业,如开矿,盐铁,珠宝,粮食等。当然,甄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次性捐助并州铜钱一百万贯,粮草五十万石,金银各一万两,青壮家丁五万人。当然,以后还要根据意外情况不限量的供给。
对此,陆风认为是值得的。有奶便是娘,有枪便是草头王。只有有钱有人,才能在这个乱世中活下去。当然,如此一来,陆风对甄家的依赖也就变大了。
而一次性进行如此大的投资,甄向也是顶着极大的风险和压力。可以说,甄家已经把宝押在了陆风身上,是赚是赔,就看陆风的表现了。
陆风和甄家,已经彻底的站在了同一阵地上。
有了钱,有了人,陆风便开始了第三次扩军。
扩军首先从近卫军开始,龙骑狼骑两军没有大动,依然是各五营,五千人,不过,两军却各多了一营预备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