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页)
多久便停了下来,摆手道:“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这就是你所说的‘不知当说不当说之事’么?也未免太简单了吧?”
“简单?”李元熙有些吃惊地重复道。
李敖点点头,道:“虽然我才五十而立、正值壮年,但先立世子也未尝不可。”他试探地对李元熙道:“那元熙认为谁最适宜立为世子?”
李元熙暗暗冷笑,回道:“自然是嫡子元俊。爹,你这话问得端的奇怪了。”
“好,那人选便定下了。待明日我便上奏折请皇上批允,如无意外,几日内便见分晓。”李敖抚须而笑,刘氏也一脸欣喜。
李元熙见皆大欢喜,起身对两人行礼道:“爹、大娘,元熙仍在孝中,不便在此久留,如果没有别的事吩咐,请容元熙先行告退。”
李元熙一走,刘氏便起了别样的心思来。上奏请立世子,如不是特殊情况,世子人选人品或嫡庶有碍,皇帝一般不会驳回。也就是说,李元俊被立为世子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既然如此,那李元熙留着也就无用了。
她思索了一会儿,很快便否决了直接买凶杀人的办法。织夫人新死,若连庶子也死亡的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嫡母来,要杀也要等风声过了才行。
“夫人,在想什么呢?”李敖见刘氏坐着不动,奇怪地问。
刘氏回过神来咬牙一想,既然不能用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想别的办法先夺了他的权!忙道:“刚刚提到元俊,妾身就想起元俊的婚事来。元俊年纪不少了,连正经婚事也没有定下来,妾身心里急切啊。”
李敖莞尔,拉起她的手笑道:“夫人,你焦急什么呢?府里不是有了现成的对象么?”
刘氏瞄了交握的手一眼,心里说不出的厌恶,却只是佯装挣了一挣,便任由李敖握在手心。她白了李敖一眼道:“你以为呢!哼,你总是吊儿郎当的,只管把事情堆到我身上,我还在为这事儿焦头烂额呢着:婷儿出身好,不知有多少媒婆踏她家的门槛儿,和咱家元俊不相伯仲的大有人在……就是不提这个,咳,你也未免太迟钝了些——婷儿那妮子自小对待元熙就非一般的好,我是怕她不愿意当咱家元俊的媳妇。”
“这是什么话?婷儿跟元熙?不可能!”李敖说罢觉得有些不妥,赶忙问:“那元熙是怎么想的?”
刘氏说了这些话,已有些后悔,生怕其中生出其他意外,便圆说道:“你也瞧见了,元熙一心一意要扶正冯氏,怕是心系在冯氏身上的。”
“这还叫好些。”李敖道,“不对,婷儿对元熙只是兄妹孺慕,小丫头片子哪里懂得什么情啊爱啊的?况且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愿不愿意只是其次。”
刘氏点头道:“那就这么着了,等会儿用饭前我跟你一道去向她家提亲吧。”
李敖笑了,道:“你啊……”
刘氏道:“怎么,难道你不心急?”
“好好好,待会就去向他们家提亲。这总得了吧?”
刘氏满意地抿唇一笑,伸出另一只手,握住李敖的手。两人相对而笑,都没有记起(或者是根本没有在意过)李元熙正在府中守孝。
第九十五章、物是人非事事休(3k)
补充一点:庶子为生母服孝三年,余者不必为死者服孝。其余妻妾的儿子为妾守孝的先例大约从明朝开始。
=================
不论二人是否有过瓜葛,抑或甚至是素未谋面,一旦双方父母达成了共识定下了亲事,除非其中一人遭遇重大不幸(指的是女方,如男方死亡,女方极有可能要守望门寡,不排除其他情况),否则绝难反悔。李元俊和张婷则是如此,他们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但父母之命坚决,即便再三反抗也于事无补。
在李元俊的争取下,婚期定于两年后秋闱放榜结束之时。他的想法是:兴许自己大登科一时高兴了,能缓和娶了张婷的郁卒。至于能否高中,他已经不敢想。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仍在孝期的李元熙虽在家中,但仍然很忙碌——家中产业还由她在经营。两年里,宝月楼在各个城门附近都开了分号,与此同时,那起初开在宝月楼对面街口的“碧潮”酒楼也渐渐做大,虽然不是故意针对宝月楼,但是也在别处开了分号,成为了与宝月楼并肩的京城有名的酒楼之一。或许是因为被分了一杯羹,宝月楼的生意有些大不如前,但刘氏仍想尽办法往宝月楼里添人捣乱、意图夺回属于李元俊的产业。当然了,李元俊无论如何也不会接手的,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