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六部之外再添一部:财部(第1/3 页)
奉天殿内,兄弟两人又恢复往昔,一阵打趣过后,两人也是开始商议起宝钞的事情来。
“哥,说回正事,这个大明通行宝钞,我认为,可以发,只要我们做好了,这事绝对是利国利民,流传千古的幸事!”
朱元启目光灼灼的看向朱元璋,这件事,在朱元启看来,很有搞头,这事本来他也想提了的,如今朱元璋提出来,也正好。
现在民间广泛流通的,仍旧是铜钱,大额交易使用的是金银,实用性这块来说,携带可以说极为不方便,铜钱这些几文几十文还好,要是几贯带身上,都不好带。
朱元启想着,带着几百上千个钢蹦在身上的场景,想想都头皮发麻。
朱元璋听着朱元启的话,脸上的笑意也是收了起来。
“咱也觉着可以推行,其实咱之前想的,用宝钞去换银钱,这样大明国库就有钱了。
虽然弟你在前元廷那里缴获丰盛,但北地的治理,实在太需要钱了,季迪已经到了北平(朱元启已改名)了,经过他一路的观察,传回的信件中也说明,北方百姓比之前的南方百姓更为艰苦。
接下来他准备与陈祖仁、李国凤几人在民间再查探半月,了解清楚情况之后进行。
初步的来信当中,就已经表明了需要的钱财与粮食,咱照着季迪传来的信件预估,你从前元廷缴获来的钱粮,北方治理至少需要一半以上。
加上朝廷本来的用度,以及大军的用度,不够啊,咱只好想出了这个法子。
现在听到你说的,咱也觉着,既然要推行,不如直接做好了,以免朝廷威信受损。
咱也不求着什么流传千古,流芳百世,咱只希望,这次推行宝钞,能够让大明富裕一些,是能够真正实惠百姓,利国利民的,这样咱就欣慰了。
所以啊,在这件事情上,弟你一定要刚才一般,时刻点醒咱,你读书比咱早,知道的比咱多,这一方面,咱真得好好学一学,这事,咱们兄弟一定要把事办好。
弟有没有信心?”
朱元启听后,既是沉重,又是高兴,还有些无语。
北地的情况,他比朱元璋清楚,当初他就知道,要想治理,必然会付出很多钱粮,不然难有成效,至于高启几人的做法,他也无比赞同。
当初他就与高启说过,北地情况与南方不同,不能将南方所用的办法直接用在北地,如今他们去亲自查探,这让朱元启无比高兴,虽然会耽搁一些时日,但北地的治理,不是这半月一月就能做好的,没有两三年,哪里会这么快就有成果。
至于朱元璋后面说的,朱元启就很无语,为了让他做事,这么夸他,他都不好意思了,而且朱元启很清楚,现在朱元璋的见识,是一点都不少的。
寺里的时候读的不过是佛经,到了后面,基本没怎么正儿八经看过书,要论学识,朱标或许都不比他朱元启差。
到现在他还没有露馅,无非就是那些文事他一点去参与的想法都没有,以及他的认知与眼界,让他能够一直保持而已。
不过对于朱元璋能在宝钞这个事情上有着清醒的认知,朱元启还是非常高兴的,历史上朱元璋发行这个大明通用宝钞,可以说来得快,去得也快。
历史上大明通用宝钞的发行,可以说富裕了朝廷,也让底下得益阶层富裕了,但是让老百姓却是更加贫穷,曾经一度,老百姓手里的宝钞居高不下,每一户人手里的宝钞都非常的多。
加上朱元璋没钱就印发宝钞,以此循环,没几年,宝钞就崩溃了,百姓手里的宝钞不值钱,官员以及一众利益阶层,利用宝钞却是赚得盆满钵满。
另外历史上朱元璋发行的宝钞,是不回收的,尤其是折旧之后,官服不认,百姓只得低价用出去,而朝廷从民间收取的,大部分仍旧是铜钱或是金银,那段时间,哪怕是发出去的军饷,都是用的宝钞。
也就是那几年,可以说大明朝廷是真的赚了个盆满钵满,满朝欢喜,唯独最下层的人,是被剥削、利用的。
现在朱元璋有做好宝钞推行的心,朱元启怎么能不欣慰。
“哥,宝钞的事,需要一步一步来,首先一点,我们不能只要国库没钱就印发宝钞,必须要有规律。
其次我们所收的赋税,以及其他的一些盈利,都要收用宝钞才是。
除了我刚才说的,就是宝钞的折旧处理,我们也要做好准备,像这个宝钞,在民间所用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出现折旧,对于折旧的宝钞,我们也要根据折旧的情况,进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