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认和对方有亲近关系的错觉,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看彼此之间的距离就能显现出来。通常情况下“手放在你肩膀,我们已是情侣”。的确,本来一对陌生的男女,只要能把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离就会一下子缩短,有时瞬间就成为情侣的关系。推销员就常用这种方法,他们经常一边谈话,一边很自然地移动位置,挨到顾客身旁。
因此,只要你想尽早和陌生人亲密起来,就应制造出自然接近对方的机会。
2?谈话时采取旁边的位置,有利于和初次见面人打交道
每个人都有同感,就是和初次见面的人对面谈话,不是一件很好受的事。这是因为两人的视线极易相遇,而导致俩人之间的紧张感增加。一位富豪曾经谈起,如果有他不愿意借钱给他的人向他借钱,他就会和他面对面交谈。因为这样谈话会使对方紧张而不敢乱开口,即使借给了他也不敢不还,而相反借钱不还的,都是坐旁边位置谈话的人。
与人交谈时坐在旁边的位置,自然就会轻松下来,这是因为不必一直意识到对方的视线,而只在必要时看他的视线即可。坐在对方旁边的位置与之交谈,对亲近感的增加很有帮助。因此,和初次见面的对方要增加亲近感时,最好避免和他面对面的交谈,而应尽量坐在他旁边的位置,才能令对方的视线有转移之地,同时因为不会产生紧张感,所以能很快建立亲近感。
3?见面的次数越多,印象就越深
对一名成功的推销员来说,经常到主顾家中去,被认为是和主顾熟悉的要诀之一,尤其是以“到附近来办事,顺便来看看你”这种说法,更能抓住主顾的心。像这样习惯于亲近的方法,在心理学方面被认为和学习一样。一般来说,认为集中学习不如分散学习来得有效。
譬如我们要用12小时学习,那么一天用功2小时,而连续一个礼拜,比一口气熬夜念12小时更加有效。此外,到驾驶训练班学习驾车,一天的练习时间也都有一定的限制,绝不会让你超出时间,也就是利用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
虹桥门户网。
第22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3)
在人际关系方面,使对方产生亲近感,也就是给予对方好印象的基本条件。而要满足这项条件,利用这种“分散效果”,可说是给对方强烈印象的最好方法了。
一般而言,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那些长时间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际关系较稳固,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如不加以持续,那么两者之间的交情就会愈来愈淡,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有人问你“你和某人的关系如何”?而你回答“我见过一次”和“偶尔会见面”,那么给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见”这个回答就更不同了。道理显而易见,见面的次数和俩人之间的亲近度是成正比的。
?交往不拒绝功利
不管是感情还是功利,既然人际交往是互利的,是为了满足双方各自的需求,那么人际交往的延续就有一个必要的条件:交往双方的需求和需求的满足必须保持平衡。否则,人际交往就会中断。人际交往的发展要在双方需求平衡、利益均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互利。我们的社会提倡奉献和利他精神,但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人际交往境界,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
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尽管每个人具体的交往动机各不相同,但最基本的动机就是为了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实际上,人际交往中的互惠互利也是合乎我们社会的道德规范的。
李梅是大一的新生,刚刚踏入校门,对学校里的一切事情都是未知的。学校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也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利交往。李梅很想加入学生会,但是不知道自己从何入手。无意中得知学生会主席是自己的老乡,于是李梅就已老乡的名义与学生会主席结识,“十一”回家主动帮她买了回家的车票,她还把家里邮来的特产送给他。不久,他们就很快成为了朋友。在竞选学生会时,得到老乡的提示,做了充分的准备,李梅自然如愿以偿。
互利互惠即互酬互助,指人们在交往中互相考虑对方的价值和利益,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使彼此都能从交往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和相互的帮助。人际交往中的互利,是互助而不是交易,是一种“只有助人,才有人助”的生活哲理,是“施恩不图报”与“好心得好报”的辩证统一。交往中,双方都应有所“施”,也就有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