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页)
仁爱,救了自己或别人,也教育了自己与人民,让我们不好意思用 “感动”这个普通的词来表达。
还有一类人,别人救灾期间,他或盗、抢、毁、骗、敛,或拐卖灾区孤、残、妇、儿,或跑、冒、挪、贪善款,或趁灾牟取暴利,或抗灾消极、救灾不力,或在网上狂骂灾区受难同胞(如“辽宁女”张雅)……这类人是最高人民法院在5月27日发出的“通知”中要求依法从重处罚的7类犯罪行为的涉嫌者,应该算是花铁干的难弟难兄。
灾难虽可怕,却像炉火一样,铸炼出了人性的底色;像宝镜样,照鉴出了灾难中的美女与画皮。
黄河,河南商城人,现居上海。现为证券从业人员。
张嵚 铁血兵魂
张 嵚
国难当前,全民动员,抗震救灾,热火朝天,这样的图景,在共和国数十年的风雨里程中,并不陌生。这样的图景下,歌颂我们的子弟兵,已然成为时髦的事情。
请原谅我使用“时髦”这个词语,这并不意味着不敬,恰恰相反,和大多数关注灾区的人一样,那些壮怀激烈的故事,那些苦难里的温暖与感动,那些铁骨与柔情,一样撞击着我的心灵。它们并不遥远,并不陌生,在每次灾难面前,在每次的绝望和希望中,它们代表了最为深沉与真实的力量,仿佛是一棵棵傲然的杨树,一丛丛缄默的绿草,沉默而生生不息的护卫着苦难的国土。只是,若无狂风骤雨的肆虐,那些生活在幸福里的鲜花与掌声,可曾会轻易的落在他们身上。
请原谅我的刻薄,从5月12日那一声大地的震撼开始,从十数万官兵义无反顾,不记生死的搏斗开始,从那一幕幕震撼我们心灵的地震画面开始,另一种情怀也在持续冲击着我的心灵,其实它已在我胸中埋了很久,似藏在地下的古藤,时时汹涌着破土而出的欲望。
却只有两个字——拷问!在军魂面前,对个人良知,甚至对于社会良心的拷问。
边境有战争,是解放军在向前冲,长江发洪水,是解放军在向前冲,四川闹地震,依然是解放军在向前冲,每每这种时刻,社会各界对子弟兵的赞誉,各式各样的拥军活动,热气腾腾。只是……然后呢,照鲁迅先生的话说: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待到灾难过去,繁华依旧,幸福的生活回复了原有的轨道,那些曾经被我们认为沉重的,碰撞过我们心灵的感动,是否会变得如风一样轻,如水一般融化在岁月如梭里。
问几个问题:你是否曾经管中国军人叫“傻大兵”?是否曾经被某些电影里那些歪曲化的解放军形象逗得笑出了眼泪?你是否曾经狂热的崇拜过好莱坞大片里那些英武的洋军人形象?因此对比下觉得我们的军人是那样的委琐?甚至,你是否曾经在KTV包房里,恶搞过那些荡气回肠的军歌,肆意的篡改歌词曲调,用低级趣味博看客们一乐?或者,你是否曾把“土八路”当做一句骂人的话,拿去恶劣的嘲笑别人……如此种种,虽非普遍,却是发生在我们这个社会真实的事实。君不见,某位青年女歌星曾用恶劣的语言辱骂一位武警,仅仅是这位武警对她履行检查证件的职责。当此事遭媒体暴光后,无数这位女星的粉丝们前仆后继,脸红脖子粗的为她辩护,而今,面对着地震灾难里千万慷慨赴前线的英雄们,他们的良知可曾做过忏悔?
这正是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中国正在发生的一些可怕事情:以繁荣的缘故,我们可以欣喜的享受文化的多元化,以自由的缘故,我们可以相互尊重彼此表达思想的权力。但是,没有一种缘故可以容忍对道德的漠视,容忍对于传统美德的嘲笑,调侃,甚至于背叛。因为,若如此,所谓的经济发展与和平生活,将完全失去它的价值与意义。纵然是物欲横流之下,总有一种坚韧的精神留存在我们柔软的心房里,让我们在经历一次次恐惧,悲伤之后浴火重生。恰如著名导演基耶洛夫斯基的电影《十诫》中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艰难的时代,这个时代里,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对,什么是真正的错,我们或许应该重新寻找一些最珍贵却最简单的品德。”
难道不是吗?
你可曾见过这样的军队?他们的训练与生活是世界最苦,每天重复着单调枯燥的生活,刻板而严谨的作息习惯,如魔鬼一般的训练。他们的收入和待遇,却或许只能排到世界中下游去。嘲笑者总把他们讽做机器,可殊不知机器是没有感情的,我们的军人呢?如果没有感情,15位伞兵为什么在明知凶险万分的情景下毅然写下遗书去执行跳伞任务,如果没有感情,那位小战士为什么在面临塌方危险的时候,依然拒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