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1/2 页)
夏季,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赵景总感觉气温比去年还要高些,蝉鸣也比之前响的更大声,全国因此陷入一种“沉寂”,简单来说就是无论朝野,从上到下都没多少精气神。
考虑到边境军士需要在烈日下站岗守边,赵景特意让户部新增一项“暑钱”,专门发给驻守边境的将士,供他们买些瓜果消暑。
宋也好辽也罢,因为这鬼天气的影响没人愿意再打仗,哪怕两边相互派小股骑兵入境骚都仅在晚上行动。
……
同年九月中旬,随着秋收结束,天气越发凉爽。
气温下降带来的是战争继续。
十月,赵景再次发大军北上易、涿,剑指幽州府。
但是辽廷先前吃了大亏岂会无动于衷,趁着休战时间又将幽州加固一整圈,且在西、南两方修建堡垒数座以作前哨站,已经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铜墙铁壁。
得知此事,帐下大部将军都认为此城难以攻攻,建议赵景先避开他进攻其他州城。
殊不知这正是赵景最初的打算。
此役,他决意兵围妫州、新州,将辽军牵制在燕云中部,真正进攻最西的朔、寰二州,再东进收应州。
他的目标很明确,把接壤的州城全都占了,慢慢往前推,虽然慢,但是稳。
若没有援军来,那也可以将错就错,直接打到武州去将燕云大地一分为二。
十一月,得知宋朝大军又至,幽州府留守耶律宏寺发告附近诸州、堡寨,让他们切莫轻举妄动,以免中计。
耶律宏寺以为宋军会选择直接进攻幽州府,此城丢失必定会对周围的辽军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所以他已经给城内各部分派好了巡逻、放哨、驻守哪面城墙等一切任务。
可是,郎有情妾无意,宋军径直从他面前走了过去,压根没去打他的心思。
妫州守军就五千,面对三万宋军日夜攻击属实够呛。
求救兵马跑到幽州希望耶律宏寺发兵救援,而他知道汉人多诡,害怕路上会有陷阱,于是自己派出三千骑,又叫新、儒二州共发兵四千,合计七千人去帮妫州解围。
他的顾虑没错,三路兵马赶到妫州辖下的那刻,李继隆、袁继忠二将分兵三千前去堵截新州辽军,杨业、尹继伦、冯进珂三将带领预设的伏兵堵截儒州军。
至于幽州军,他们运气很不错,遇到了大病初愈急着热身的伏兵荆嗣,仅带一千人就把他们杀穿了。
三路援军前后都被击退在耶律宏寺的的预想之中,他们就是鱼饵,为的就是要搞清楚宋军伏兵所在。
眼下已经搞清除开攻城的三万人,伏兵还有两万左右。
抓住这个消息,耶律宏寺命顺、檀、蓟、儒、新、武六州合计出兵两万,再加上自己出一万,聚集在居庸关前,配合妫州形成犄角之势。
他觉得一旦屁股后边有人,宋军肯定不敢全力攻城。
若转头攻击七州援军也能直接躲进居庸关里。
宋军要想分兵打,自己也能随机应变选择如何接招。
数日时间,探知辽军动向,前线主帅潘美得赵景允许,再从后方调派两万人抵达前线,直接堵在居庸关前的辽朝援军。
宋军这边,荆嗣、呼延赞父子仨、杨业父子仨、袁继忠、尹继伦等十名猛将分领各部。
而辽军这边兵力人数虽然比宋军多些,但能打的将军不过人,七天之内尝试数次,不仅没有突破宋军防线,反倒让己方损兵折将不少。
眼看手头上求援信垒的越来越高,耶律宏寺也很着急,可他必须要保持冷静,在不知道宋军具体人数的情况不可贸然抽空幽州兵力。
在他眼中,赵景的目标始终都是幽州府,万一前脚大军刚走后脚宋军围城可就回天乏术了。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求援,但耶律宏寺不打算在燕云地区调兵,而是直接去奚王府找奚王和朔奴求援。
奚族源自早前鲜卑族,与契丹同为东胡的后裔,长期生活在辽河流域,经长年累月后逐渐形成独立的部族。
因为血脉上同根同源,该族与契丹关系密切,但在政治地位和文化发展上由契丹族占据主导。
奚王府现在的位置就是后来的中京大定府所在。
而奚王既是奚五部族的最高首领,同时又是辽朝的官员,可以担任朝廷的官职。该职不能再像以前的游牧民族那样爹死儿子继承,而是需要经过朝廷来任命。
这样做的目的,是辽廷为了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