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页)
“对,何乐而不为啊,就要重新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需要的好教练机。”
都同意这个教练机重新设计,那就好。于总师不想多说什么,接着说下去这个重新设计到底该怎么设计才合适。
“首先这个现在的机头进气必须改了,不仅如此恐怕整个机头部分都要做大手术,进气道改为两侧进气,飞机头部空出来可以安装雷达装置,座舱抬高,扩大飞行员视野,特别是后座的教练座位必须要抬的比前座高,现在歼教七在这方面就是相当不合适的。”
说了1进气道的修改,现在就又要说机翼选型了,要实现较好的低空性能有很多种翼型,但是最适合的翼型却是只有一个。
“我们要实现良好的低空性能就必须要在机翼上下功夫,首先机翼的厚度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但是这远远不够,为了达到指标我们必须要改翼型。现在有很多方案都可以实现这个要求,但是我认为在三角翼的基础上使用双三角翼是改动最小的一个方案。”
双三角翼在七八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流行的设计,几乎好多经典的飞机都有过这种设计方案。
阵风战机早期提出方案设计的时候就有了双三角翼的设计,南斯拉夫的新型战斗机方案也是采用了双三角翼布局,不过在最后却都改用了鸭式布局、或者就是直接整个项目下马了。
唯一实际制造出来采用双三角翼的战机只有萨博公司的萨博35龙式战机、以及后世共和国成飞公司的歼七后续战机歼七E。
现在于总师提出的双三角翼布局,在83年正是国际上对双三角翼最狂热的时候,双三角翼的采用自然也就无人反对了。而且从技术继承上来说这个是最合适,也是最简单的。
说完这些,对于气动的修改也就说的差不多了,大概说的就是杨辉上次画出来的山鹰教练机的气动外形,这个是于总师对杨辉提出来的气动布局的肯定。
“好了,我个人对于气动外形的修改就谈到这里,其它的地方我觉得为了降低研发风险还是不用做大的改动好了。大家若是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可以提出来,一起参考一下。”
于总师说完了他的想法自然还有其他的人有自己的想法,这次来帝都的不仅有设计所的,还有制造厂的。
双阳厂的厂长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于总师这个采用两侧进气的话改动是不是太大了,我们可不可以采用下颌进气的方式,这样飞机的修改将会更加简单。”
第九十八章:也许会更好
下颔进气
这个新提出的进去道布局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把进气道的布置采用类是机腹进气,不同点在于进气道的进气口从机腹前移,到了雷达罩下方靠后的位置。后世大名鼎鼎的F16机腹进气道,实际上早期方案论证的时候也是采用保守的下颔进气道的设计,机腹进气道就是下颔进气道的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关于下颔进气道具体的参考,可以看一下美制A7攻击机A8战斗机,以及国内的歼七新世纪大改方案歼7mf)
下颔进气道的运用相当之早,要算的话二战中的一些活塞是战斗机气冷进气口就是最早的下颔进气道原型,真正开始在喷气式战机上将下颔式进气道运用起来的,还要算是1957年开始服役的美国海军舰载机战斗机F8十字军战士。
八十年达下颔进气已经不再受到人们的追捧了,但是现在要采用这个下颔式进气道在新教练机上其实也是很合适的。
为何要这样说呢,下颔式进气道的气流可以向机头进气那样一直从头到尾比较顺溜的进入到发动机,在采用了两侧进气的方案中,要保证训练歼七飞行员,必然就要保证较为优秀的超音速性能,这就要考虑到超音速面积率,而蜂腰式机身就是必须的。
由此就带来了一个麻烦,蜂腰式机身的考虑,使得采用两侧进气的进气道在吸取了气流后,会马上有一个急剧的向机体内收拢。这样是的很不利于气流的平稳流通的,会有较大的折弯的情况下,气流有有很大的可能会产生小的涡流,空气来流中带有涡流是绝对不利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有兴趣的可以去找到歼教9山鹰的图来看一下,从下面看看山鹰的进气道就明白了)
杨辉知道后世的歼教九采用两侧进气的原因:第一:国内在对歼七的改型中,对两侧进气研究比较深入;第二:来流中有小的涡流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采用一些特殊办法梳理一下就好了;第三点就在于山鹰使用的涡喷13发动机有较为优秀的喘振裕度,发动机抗畸变能力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