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2/4 页)
您会面。还有许大将军,您也还和南洋时一般威武呢。”申艳丽过来向两大军尉致意。
“见过临海伯,也祝您健康长寿、长生不老。”
杨晨毓挥挥手,“走吧,我们座一辆车。”
——
许褚和赵云自然是背向前,而对面就是杨晨毓和临海伯,其它人等都骑马跟在后面。“赵云、许褚,我这里吴越蛮邦不兴大汉那套繁复无比的礼仪和说辞,故而我这里直接呼你俩名字也请不要介意。”
“自然大王随意。”
“俩个军团六千人能在徐州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战时无济于事,平时重兵集团。”赵云看了许褚一眼说道。自然也知道所谓6000人俩兵团就是指他们的军队。
“哦,我们难不成要押上奴兵军团才能数量上战胜一切可能成为大王敌人的敌人。”临海伯所谓的奴兵军团是指吴越购买俘获的异族青壮阉奴组建的新奴兵军团,而汉奴不在参与奴兵军团了。
“那要看临海伯押上多少奴兵了。”
“十个军团,三万人可够。”临海伯吸了口冷气,南洋东洋动则十数万军队,说穿了就是集训军训过的平民,和一线重兵集团和专门作战的奴兵集团有着本质区别。为了迎接黄巾闹事,吴越新组建的奴兵军团可只有三万人十个军团,和以前的那种鱼腩只能欺负下蛮荒野人的军队有着本质不同。所有奴兵都是敌军战士出身,也都有后代,但是为了打仗而阉割了他们。这十个奴兵兵团虽说是炮灰,但是都配齐了车马,一个伍一辆四轮战车,三万奴兵加上两大军团可够上万乘了。
“我看大王要不要,否则这么多军团上去无疑是找死。”许褚不动脑子直接说出了杨晨毓所担心的,就是过于强大的军力会让朝廷和各诸侯不安转而一致对他。
“那个,我以为许褚说的对。你们俩军团按照原计划各出一千人支援朝廷,同时也搭配来自句章的少年军团士卒,然后再加上两千老弱奴兵应该是够了。”杨晨毓思索下,这样的军队看起来就是老弱病残。
“那个主公的三万奴兵是准备取丹阳和庐江么?”许褚笑着说道。
“神曰,不可说,哈哈。”杨晨毓算是同意了许褚的看法。
赵云轻声道,“大王,万一,就要全军相持了。”
“不怕,还不到这个地步,朝廷至少十年内是顾不过来。”杨晨毓很乐观。
申艳丽觉得太冒险了,“大王,我认为还是取吴郡门户的好,那边先放一放。”
“是不是觉得至少等雒阳有事才动兵?”
“是的。”申艳丽的想法是皇帝不死,那边可不能开战,否则还是太危险。
“赵将军、许将军你们怎么看?”
“还是取吴郡门户,黄巾战俘可以运回这里集训,一旦中国有事,当发全军以取庐江和丹阳。”
“也好,先这么办,那个很快就有士卒过来,把组合在一起的士兵们揉捏成一团,记住啊。”
“诺。”杨晨毓放弃了一口气逆江东向,一举夺取长江南岸所有郡县的想法。看来个老子个皇帝还真是有声望啊,不死还办不成什么事。杨晨毓并非叛汉,而是希望淮河到黄河间为朝廷直接统治的土地,而江淮间则是各汉郡国所在,长江以南么就让吴越打理好了。
“从云梦泽到西贡、北大年当是我吴越全权统治地区,真想有生之年把这些个百越蛮族统一起来,本来就是华夏诸夏南支,真是见不得他们继续沉沦。北大年以南当分封给众功臣,我吴越也能给大汉带进数万边疆啊。”杨晨毓感慨着。北大年,这种地方当从陆地和海洋上一起进发,否则免谈。北大年可不是那些黑齿国这类的部落国家,而是大国,有着数千战象的国家。
许褚歪了下脑袋,“大王那个,在南洋时,军中人总是说蛮夷见了我战象都不战自溃,能不能也调动战象千头啊?”
“要死啊,千头大象,亏你说得出口!”杨晨毓笑着骂了一句,“要说全吴越驯服大象数千是有的,可调动千头也亏你说得出口,你以为是老鼠?战象不是法宝,不能保证百战百胜的,战象比较容易受惊,一旦受惊可是什么人也不管不顾的,到时候杀敌一千自毁亦有一千,那就得不偿失了。”
“主公,那个数十头用于恐吓冲阵还是有用的吧。”许褚嘴巴不死。
“罢了,也给你们调个二十头战象来,记住,不许乱来,有战事必须和战象部队军官商议着办,要不出问题死伤的可不止敌军。”杨晨毓回应着,
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