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页)
叶夕的爽快让以为说服他会很难的太后微微皱起了眉头,她看了叶夕半响,然后收回视线道:“哀家听说叶侍郎曾向皇上举荐过四皇子,此事可当真?”
叶夕面不改色回道:“下官本以为若有一人可与太子争位,那么想必便是四皇子,听说四皇子生性淡泊不喜名利,那日见了他便想试探一下,一试之下果然如此,四皇子对皇位并不属意,下官顿时放了心,而且四皇子的母妃。。。”
叶夕停住了话语,太后心神领会,便撇了唇角笑了。大家都以为叶夕挺四皇子姬文稀,没想到事实却是如此这般。想到姬文浅主动请缨担运粮草,本是叶夕出的主意,他要完全撇清关系也是不可能的,于是太后安了心,道:“其实粮草被劫并不全是太子之错,昨日夜间哀家得到消息,事情曲直哀家心中已经有数,朝堂之上你尽管进言,下朝之后哀家自会找皇上谈心。”
叶夕微微一笑,道声“是”,便退了出来,贺记真跟着他也退了出来。叶夕没有回头看他,大步往安临殿走去:听太后语气,似乎知道了不少事情,但是她知道真相又能如何?能够利用消息,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的才会是胜利者。
晨曦中的安临殿如往常般庄严肃穆,微凉的空气中流动着躁动不安,叶夕不由自主握紧了颤抖的双拳:这个时候,城门,怕是已经被骗开了吧?前来向皇上飞报军情的人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拦住。不过,若是文疏出手,在阏京百姓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情,也不会传到这宫墙中吧。
“叶侍郎,你怎么看?”紧走几步,贺记真虽然碍于官位比叶夕高不想做低姿态,但是语气中还是带了谦恭。
叶夕转头对他微微笑了一下,松开握住的拳头:“叶夕只想告诉贺大人一句古语‘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日,还请贺大人保重。”
叶夕的笑容明明绝美,但是听到此话后的贺记真却感觉后背上升起一股凉意,叶夕话中有话,贺记真更感觉今日朝堂之上定然不太平,不远处已有大臣看到两人后躬身行礼,叶夕虽权重却也弯腰回礼,贺记真不再多话,挺胸跨上了安临殿的台阶。
或许是大家都感觉到了今日的不同寻常,安临殿内惯有的私语声在皇上到来前很久便已经消失了。大家准备好了多日来积累的陈词,心中预演着自己的动作和皇上的反应。一声秋蝉的鸣叫仿佛升堂时的击鼓声打破了沉寂,应和般一声尖细的“皇上驾到”让左右两侧大臣头也不抬面对面俯身拜了下去。明黄缎面的朝靴踏入了殿内,追随着走动的鞋子,朝臣们屏住了呼吸。
明黄朝靴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双小步趋行的藏青鞋子,这种场面是极少见到的,但是以皇上现在的身体状况而言,李、刘两位总管同时陪侍左右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这三双鞋子后却有一双白底玄面的鞋子映入眼帘,跪在前排的大臣们的心集体突突跳了起来。
御统军在安临殿外摆出架势站好,皇上一步步踏上台阶,由李、刘两位总管搀扶着落座,随侍的宫女们退后站到自己的位置上,群臣跪着回身面向皇上高呼万岁,皇上用因为身体虚弱而比平常柔和的声音许群臣平身。
群臣哗啦啦站起来,紧张地抬头看去,宽大的龙椅上多日不见的皇上有些佝偻得坐在那里,消瘦却刚毅的脸上威严不减,他的身旁两侧分别站着两位大内总管,而令人惊奇的是在皇上旁边新增的矮凳上坐着一个眉目英挺的少年,暗红的衣服上绣着金色的巨蟒,有人小声惊呼了一声“四皇子”,随即连锁反应般不甚齐整的“给四皇子请安”被高声喊了出来。
皇上此举,一眼便知。
果然皇上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都起来吧”见大家站好后,才继续道:“想必你们也猜到了,朕已决意立四皇子为太子,择日举行太子册封大典,众卿可有异议?”
选择四皇子作为太子其实群臣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那日在皇上寝宫前叶夕曾对四皇子问出了“想不想做太子”这样的话,作为皇上的心腹,叶夕这样问绝不是出自偶然。选定四皇子不管是出于皇上本意还是出于叶夕进谏,既然皇上自己说已经下了决心,恐怕连诏书都已经写好了。今日带四皇子来上朝,往好方面想是皇上身体日渐衰弱,让四皇子随侍上朝是为了尽快学习国事,往坏方面想,何不是皇上要让四皇子看清朝中反对他的势力呢?若是今日说得一个“不”字,四皇子记在心里了,日后登了基,反对之人岂会有好下场?皇上此举其实也是对废太子姬文浅势力的一个警告吧。加上皇上向来独断专行,他既已明确提出继位者人选,便是不容违逆的,群臣也正是因为知道皇上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