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作用,所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模型各等级的变化用一个固定的K值无法概括。
(3)〃经济人〃假设失之精确。克氏把消费者视作〃经济人〃,认为消费者首选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但在现实中,消费者的行为是多目标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高级中心地进行经济或社会行为活动。这样会导致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范围扩大,使中心地系统结构发生变形。
(4)忽视了集聚利益。事实上,同一等级或不同等级的设施集中布局会产生出集聚利益。
(5)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对需求的增加、交通的发展和人口的移动引发中心地系统发生变化缺乏论述。
继克里斯塔勒之后,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在《经济空间秩序》(1939)63一书中也提出了与克氏极其相似的中心地模型。克里斯塔勒和廖什的中心地模型是中心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中外许多学者在克里斯塔勒和廖什的中心地理论基础上,对中心地理论作了大量的的验证、拓展和完善,从国土规划、空间整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开发规划等方面丰富了中心地理论的应用领域。
第四节 史密斯和普雷德的行为区位理论
以杜能、韦伯、克里斯塔勒、廖什等为代表的传统经典经济区位理论均假定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是〃经济人〃,即完全掌握所有环境的全部信息,且具有正确的决策能力。而现实中的经济行为主体不可能完全掌握周围环境的知识和信息,其决策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经济活动的经营者或参与者都并非是以实现费用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行动的〃经济人〃,往往是基于某种满足的目标按照〃最小努力原理〃寻找某一满意区位的〃满意人〃。〃满意人〃假设由行为地理学派首创,强调区位选择行为的目标不是最佳化,而是最大满足化。美国地理学家史密斯(D。M。Smith)、普雷德(A。Pred)等从〃满意人〃概念假设出发,探讨行为因素对区位决策的影响作用,构建了较为系统的行为区位理论。
一、史密斯的盈利空间界限理论
史密斯(1966,1971)64将韦伯的空间费用曲线与廖什的空间收入曲线相结合,通过收入的空间边界分析确定〃最佳区位〃、〃接近最佳区位〃或者〃次最佳区位〃,65构建了盈利空间界限理论。其基本原理为: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这一原理主要通过空间费用曲线(space cost curve)和空间收入曲线(space revenue curve)反映(见图2。9)。
1。盈利空间界限区位模型
在空间的任意一点每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费用由曲线(平均费用)或(总费用)表示,该曲线即空间费用曲线,表示费用极小点。在空间的任意一点每一单位产品的收入由曲线(价格)或(总收入)表示,该曲线即空间收入曲线,表示收入最大点。和表示平均费用和价格正好相等的区位。和以内的范围收入大于费用,为盈利区域。和表示利润的可能性边界。和以外范围收入低于费用,为亏损区域。在和之间,和间的垂直距离表示生产各单位产品的平均利润,若把上述平均费用和价格用总费用和总收入表示,则总收入(TR)和总费用(TC)间的垂直距离表示总利润。在盈利区域内,点的生产费用最低,点的收入最大。但由于区位的空间收入和空间费用曲线的垂直距离比区位大,即~之间的距离大于~之间的距离,因此为最佳区位。
图2。9 盈利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
资料来源: SMITH D M。 Industrical location:an economic geographical analysis'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71。
总之,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既能形成利润最大的最佳区位,也可形成利润的空间界限,超过此界限即无法获得利润。如果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则可在盈利空间界限内自由布局。这一论点为区位论研究向最满意行为区位论发展提供了依据。
史密斯认为,空间费用和收入曲线也能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费用曲线或收入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大),工业越集中;反之,则表现为分散的倾向。
2。企业家能力影响的盈利空间界限区位模型
史密斯认为,因企业家经营能力的不同也会引致盈利空间界限区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