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第2/4 页)
交由民众生吞活吃,石达开率部与杨秀清旧部降了短毛,合计有六万余众!”
“什么?”文俊猛站了起来,满面的不敢置信之色。
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消息啊,洪杨韦三王被一锅端,说明太平天国在事实上已经亡了。
“大帅!”江忠济立刻离座打了个千:“此乃天助我也,城下发匪群龙无首,必军心大乱,卑职愿领军出战,解南昌之围!”
刷刷刷!数道目光全都投向了曾国藩,曾国藩也是大为意动,正要点头之时,他的首席幕僚赵烈文却打了个眼色制止,说道:“老师,学生认为不宜用兵。”
“为何?”曾国藩问道。
赵烈文拱了拱手:“老师,各位大人,发匪三王毙命,一王降了短毛,事实上已分崩离析,纵有个别残余匪类,亦不足为惧,其实我大清的真正大敌从来不是发匪,而是短毛,发匪不得民心,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动不了国本,短毛却不同,他的历害学生不必多说,但他的最成功之处,还在于可以调和内部不同意见,成万众一心之势!
以前有发匪夹在中间,我们湘军尚可与短毛暂时井水不犯河水,但随着发匪覆灭,我们与短毛一两年内必起战事,所以当务之急,不是剿灭发匪残部,而是尽可能壮大实力。
学生猜测,胡赖二贼若接到消息必心中惶惶,大帅发兵攻打,固然可轻易取胜,却于局势无补,反会致发匪四处流窜,散落乡间,所谓敌的敌人就是朋友,赖汉英的姐姐是洪秀全的正妻,如今洪秀全被杀,他岂肯干休?不过以他的实力,如何能报仇?学生不才,愿以三寸不烂之舌赴匪营,为大帅说降胡赖二人。”
“什么?”殿内的人无不大感震惊,江忠济更是忍不住道:“烈文兄,你的建议很有道理,但恐怕。。。。你未必能见到胡赖二贼,这说降之事还得慎重啊。”
曾国藩心中一动,赵烈文的提议切中时局,却还是劝道:“烈文不可冲动。”
赵烈文胸有成竹道:“学生有八层把握说得胡赖二人归降,却须请大人给学生专擅处置之权。”
曾国藩沉吟半响,才点点头道:“除了留辫剃发不可退让,一切由你做主。”
“学生有些细节尚须推敲,明日出城去劝说胡赖二人,告辞。”赵烈文一躬到底,向外走去。
ps:谢谢狂xml与mulake的月票,和暗暗_啊啊的打赏~~~~
第五一七章三寸不烂之舌
其实赵烈文是担心胡以晃和赖汉英还未得到洪秀全被杀的消息,自己去了自投罗网,所以推后一天,果然,次日上午,南昌城下的太平军中现出了一线乱象,理该是南京换天的消息传了过来。
胡赖二人召集众将紧急商议,有冲动派提出杀回南京为洪秀全报仇的,有理智派提出急攻南昌再支援武汉,以江西两湖为根据地的,奈何胡以晃和赖汉英无论是威名还是号召力都比不上杨秀清、韦昌辉或石达开中的任何一人,商议来商议去,始终没个结果,最后只得暂时挥退众将。
中军大帐内,只剩下了胡以晃和赖汉英,满脸忧色,他们受韦昌辉节制,没想到韦昌辉这一去就成了永别。
在南京及其周边太平军中,杨秀清的号令无人敢不从,但随着韦昌辉在江西两湖的耕耘发展,根基日渐深厚,韦昌辉的影响力已经盖过了杨秀清。
“太平天国没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胡以晃长长叹了口气。
赖汉英没有接腔,怔怔向东看去,目中充满仇恨,洪秀全死了,意味着他的后台倒了,他很想杀回南京为洪秀全报仇,可是残存的理智提醒他,他根本不是民盟军的对手,更何况既便强点兵马,在由南昌回南京的路途中,麾下的士卒也有逃散的可能,毕竟太平天国没了,而他与胡以晃都不具有接过天国大旗的魄力。
“我们该怎么办?”赖汉英猛的回头问道。
“怎么办?”胡以晃喃喃自语,他也不知道。
“报两位大帅,有位自称能静居士的人求见。”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在外唤道。
“能静居士?”这一听就是化名,赖汉英不悦道:“什么人?装神弄鬼。不见!”
“慢着!”胡以晃却拦住道:“两湖多奇人异士,既便是徒有虚名之辈与我也无损失。来人,传他过来。”
“遵命!”亲兵快步而去。
不多时,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出现在了帐中,额头光滑滑,头顶瓜皮帽,颌下无须,留着油光滑亮的大辫子,这不仅仅是赖汉英,就连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