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1/4 页)
四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有些尴尬,王枫再次调整角度,摆入了第二枚炮弹,这一次,依然没有命中,而是打到了标靶前方十五米。
“总司令。。。。”一名工作人员满脸通红,目光躲躲闪闪。
话才脱口,王枫已打断道:“这才刚开始,又是仓促上马,暂时打不准不用自责,只要能把炮弹发射出去,再兼顾精度,就可以大量改装了,等回到苏州,慢慢调整便是。”
“是!”兵器局人员纷纷现出了感激之色。
王枫又招了招手:“你们都来试试,但要记住,也要告诉所有的战士,一定要避免重复装弹,从现在看来,似乎重复装弹不大可能,不过迫击炮的发射速度极快,每分钟二三十发都有可能,当处于战场上高强度的战斗环境下,人一紧张,就很容易机械性的把炮弹一发发的往炮筒里装,如果前一发炮弹由于故障等种种因素未能成功发射,那么再装入后一发炮弹的结果,必然是两发炮弹一起爆炸,炮毁人亡,我希望在军中能引起足够重视,不要等发生事故了再记在心上。
这样罢,我定条纪律,军中使用迫击炮时,除非打的只剩下了一个人,否则不允许单人操作,必须两人以上,另一个协助炮手观察炮弹是否成功发射,现在你们开始吧。”
“噢!”盛宣怀点了点头,学着王枫的样子,把一枚炮弹小心翼翼的滑入炮筒,在发射出去之后,还探头向炮简里望了望。
“咚咚~~”一时之间,闷响声不断,发射迫击炮确实简单,也很容易形成机械性习惯,一颗接一颗的放炮弹,好在每个人都能记得王枫的忠告,互相提醒,以确认把炮弹成功发射。
这时,一名负责人从怀里掏出了封信,递给王枫道:“总司令,在您来之前,我们刚刚收到了张局长的喜报,苏州兵器局已经研制出大量生产硫酸的方法了。”
“哦?”这可是喜上加喜啊,王枫当即把信展开。
硫酸是生产硝酸的基础,按王枫传下的生产硫酸方法,其实效率很低,大概一吨黄铁矿可以蒸馏出一公斤的硫酸,只能勉强应用于雷~~管与引信的制造。
可是王枫曾要求兵器局集中精力研发无烟火药,无烟火药的原理很简单,无非是把脱脂棉絮硝化,再根据需要做不同的钝化,以当下的硫酸硝酸产量,根本就没法哪怕是少量生产无烟火药,只能维持实验性的生产,因此兵器局想了个土法子出来。
他们创造性的用含云母较少、含酸程度较高的花岗石砌出三座反应塔,塔与塔之间用陶管连接,可以不间断的制造出硫酸,由于最初生产出的硫酸浓度不够,于是用陶盆建起阶梯式浓缩装置,经层层浓缩,最终生产出了可用于炸药的浓硫酸。
整个过程,从提出构想到实验成功,只用了十七天,虽然仍是以黄铁矿为主要原料,但全封闭式的反应塔可以杜绝硫酸的自然挥发,效率提高了将近十倍,只要黄铁矿的供应不出问题,平均日产量可以稳定在四百公斤左右。
当然了,这是比较原始的制取硫酸方法,对环境污染较大,却首次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只要肯投资,多建设反应炉,完全可以满足军事上对硫酸的需求,甚至还有可能应用于民间。
第三四九章周秀英到来
制取无烟火药需要浓硫酸、浓硝酸与脱脂棉絮,目前已经有了规模制造浓硫酸的工艺,至于脱脂棉絮,其实制造方法很简单,即挑掉棉絮中的杂质,用水清洗干净放入锅中,以百分之二到五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文火煮沸十分钟,冷却后再边洗边搓十分钟,晾干即可。
虽然硝酸的大规模制取方法仍在研究当中,但原理与各种合成方法王枫已经全部教给了兵器局。
硝酸的应用范围比硫酸更加广范,除了军事与民用,还是制造化肥的基础原料,一年前王枫急于引进硝酸生产线,很大的因素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却四处碰壁,迫使他投下大把银子进行自主研发。
他相信,随着兵器局化学水平的日渐扎实,距离大规模制取硝酸已经不远了,能独立研制,又何必花大价钱从外国引进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战事依旧胶结,巷战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给人一种似乎永无尽头的错觉。
印度士兵顽强的很,虽然他们的死伤要大于民盟军,这从根本上打碎了王枫印度人不擅长战斗的看法,或者还可以这样理解,印度人本身的技战术水平并不高,他们只是被英国人驱使的,一群没有灵魂与自主意识的战争人偶而己。
他们不觉得乏味,也不觉得枯燥,更不需要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