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谢宛华左手拎着食盒,右手挎着个包袱,三丫和陈妈妈抬着白姨娘,走在偏僻的小道上。
终于呼吸到了外界的空气,谢宛华暗想,还是外头的空气好。
半响,三人已经走到了偏门,门漆大多已经脱落,没有进行修缮,应该是不常用的。
谢宛华上前,拉开门闩,只见外头停着一辆牛车,旁边站着两个老实敦厚的农民,这应是陈妈妈说的车夫了。
那两车夫见到三人出现,忙从三丫和陈妈妈手中接过用白布包裹着的白姨娘,合力将白姨娘安置在车板的中间。
三丫接过食盒和包袱,也放在了车上,然后从包袱里拿出个垫子,铺在白姨娘的左侧,扶着谢宛华坐下。
白姨娘左右两侧分别坐着两人,赶车的农民则坐在车头,载着一车人,缓缓地前行了。到此,陈妈妈总算是将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大概行了有半个时辰,牛车就到了虞山脚下。山脚下,放置着两顶竹轿,四个脚夫,三丫扶着谢宛华坐上一顶,陈妈妈则和两个车夫将白姨娘抬至另一顶小轿,随后,那赶车的将牛车拴在了一棵粗壮的大树上,帮着陈妈妈扶着白姨娘,上山了。三丫则跟在谢宛华的旁边,不时地留心着她。
一盏茶的时间,就走到了陈妈妈所选的山腰一处。
谢宛华下娇,环视了一圈,是一个半圆形状的平地,中间已经挖了一个穴口,距离穴口五六寸地,是山的横切面,是的,好像是被大刀狠狠地切了一刀,露出白花花的岩石。穴的两旁分别栽着两颗松柏,不像是新移栽的,周围还环绕着一圈竹篱笆,篱笆的里侧还植了数十棵凤尾竹。细听一下,有水声,应该在不远处有一条山溪。除了这个,还有鸟儿的歌声。
环境清幽,刚柔尽矣,动静变通,是一块好地。谢宛华走至岩边,抬头望向远方。白姨娘,虽然一切从简,但是陈妈妈尽心给您找的依山靠水的久居之地,也并不委屈您,您安心地走吧。
一旁,陈妈妈支了那两农民,移开昨天刚购置的柏木棺材的棺盖,将白姨娘入殓。她自己则打开带来的包袱,掏出三丫早已准备的白姨娘最为喜爱的衣物,盖在白姨娘身上。随后,拉过谢宛华,让她见白姨娘最后一面,才合棺。
接着,将棺木入土,陈妈妈示意谢宛华拿着铁铲,铲一钵土,洒于棺木上,随后,陈妈妈和三丫也分别洒了。
雇来的那几个村民,将穴口封住,将余下的土,盖在上面,形成一个小丘,并将早已准备的墓碑立于坟前,上书,白氏宛如之墓。因为白姨娘是妾,不能贯夫姓,所以仍旧是她的闺名。
谢宛华直愣愣地盯着墓碑,想起今天梦见的母亲,母亲和她的名字竟然相同!命运似乎跟她开了个玩笑,又像是在冥冥中自有它的安排,让她来到这个世界代替白姨娘的女儿活下去。
。。。。。。。。。。。。。。。。。。。。。。。。。。
昨天睡得极为不安稳,梦见窈窕庶女没人推荐、没人收藏,结果给惊醒了。所以在这里厚脸的请亲们多多收藏,多多推荐(*^__^*)
第一卷 第八章 重生
三丫摇摇头,叹了口气,小姐怎么又发呆了,这已经是第几天了?三丫伸出双手,数数,发现数不过来。
自从安葬了白姨娘后,谢宛华常常陷入自己的思维中,她想理清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再去一味的逃避。
谢宛华好笑的看着三丫,先是叹气,后又开始数数,然后重重地放下手,无奈的摇摇头。在谢宛华看来,就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学着那些老学究摇头晃脑,分外好笑。
其实,在三丫叹气的时候,她已经想明白一些事了,比往常“醒”得都早,所以就没漏下这一幕。
白姨娘和母亲的名字竟然相同,确实给了谢宛华不小的刺激,让她不得不面对现实,去梳理自己对母亲的真实感情。
当她六岁时,母亲的离开,确确实实深深地伤害了她。母亲刚离开的那一年,她非常想她。总是幻想她能在某天放学的时候,开门,就能见到母亲,见到母亲在厨房忙碌着,为她心爱的女儿准备丰盛的晚餐。
可是一次一次的希望,一次一次的失望,她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那是那一年冬天,雪刚停,一缕阳光透过厚重的云层,倾洒下来,照得雪地更加透亮。幼儿园老师因为有事,所以提早半天放了学。她还是像往常那样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不理会邻居家小雨的叫唤。
原本一般地关系,却因为她无父无母,小雨似乎觉得她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